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乳品加工工业论文--各种乳制品论文--发酵乳制品论文

天祝牧区传统发酵白牦牛酸奶品质特性分析及工艺优化

摘要第2-4页
SUMMARY第4-8页
缩略词第8-9页
文献综述第9-17页
    1 牦牛酸奶第9页
    2 牦牛酸奶品质研究现状第9-13页
        2.1 挥发性风味物质第9-10页
        2.2 酸奶流变学特性第10-13页
    3 传统牦牛酸奶微生物资源利用第13-14页
    4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7页
1 前言第17-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4页
    2.1 试验材料第18-19页
        2.1.1 试验原料第18页
        2.1.2 试验材料第18-19页
    2.2 试验方法第19-22页
        2.2.1 品质评定第19-21页
        2.2.2 高通量测序第21页
        2.2.3 菌种分离筛选及鉴定第21-22页
        2.2.4 复配菌发酵试验第22页
    2.3 数据分析及处理第22-24页
        2.3.1 挥发性风味物质第22页
        2.3.2 多样性第22-23页
        2.3.3 数据处理第23-2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4-62页
    3.1 营养组成第24页
    3.2 微量元素第24-25页
    3.3 挥发性风味物质第25-33页
        3.3.1 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第25-29页
        3.3.2 挥发性风味物质ROAV值第29-31页
        3.3.3 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第31-33页
    3.4 流变学特性第33-36页
        3.4.1 静态流变特性第33页
        3.4.2 动态流变特性第33-34页
        3.4.3 温度对剪切应力的影响第34-35页
        3.4.4 触变性第35-36页
    3.5 传统发酵白牦牛酸奶微生物多样性第36-41页
        3.5.1 PCR扩增第36页
        3.5.2 稀疏曲线第36-37页
        3.5.3 Alpha多样性分析第37页
        3.5.4 门水平分类及比较第37-38页
        3.5.5 属水平分类及比较第38-40页
        3.5.6 基于Uni Frac距离的样本聚类分析第40-41页
    3.6 优势菌株分离筛选第41-48页
        3.6.1 乳酸菌分离第41页
        3.6.2 乳酸菌优势菌株第41页
        3.6.3 乳酸菌复筛第41-48页
    3.7 复配菌发酵条件优化第48-52页
        3.7.1 单因素试验第48-50页
        3.7.2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第50-52页
    3.8 复配菌成品品质第52-58页
        3.8.1 营养组成第52-53页
        3.8.2 微量元素第53页
        3.8.3 氨基酸第53-55页
        3.8.4 挥发性风味物质第55-58页
    3.9 复配酸奶流变学特性分析第58-62页
        3.9.1 静态流变学特性第58-59页
        3.9.2 动态流变学特性第59页
        3.9.3 温度对复配酸乳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第59-60页
        3.9.4 酸乳触变性第60-62页
4 讨论第62-66页
    4.1 挥发性风味物质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第62-63页
    4.2 流变学特性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第63页
    4.3 菌种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第63-64页
    4.4 发酵条件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第64-66页
5 结论第66-67页
6 创新点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致谢第73-74页
个人简介第74-75页
导师简介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佛教题材展览规划与效能探析
下一篇:个体化与城市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以上海市ST社区的经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