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第2章 老年非正式社会支持研究综述 | 第19-35页 |
·社会支持与非正式支持的界定 | 第19-24页 |
·家庭的合作社模式与经验研究 | 第24-29页 |
·家庭关系的个体化与经验研究 | 第29-35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与场景 | 第35-54页 |
·质性研究,量化辅助 | 第35-37页 |
·生活历程研究 | 第37-40页 |
·资料搜集与研究架构 | 第40-44页 |
·研究场景 | 第44-48页 |
·研究对象概览 | 第48-54页 |
第4章 家庭支持与个人需求 | 第54-88页 |
·"不生毛病就开心"——客观支持 | 第54-63页 |
·"养房防老"——养老支持 | 第63-68页 |
·"和电视机拼命"——精神支持 | 第68-85页 |
·家庭支持功能的减弱与个人需求的不满足 | 第85-88页 |
第5章 家庭支持与个人利益 | 第88-112页 |
·"千金难买老来伴"——配偶支持 | 第88-98页 |
·"要想好,大作小"——子女支持 | 第98-107页 |
·"勉强讨生活"——家庭关系满意度 | 第107-108页 |
·家庭支持关系的变化与个人利益的优先化 | 第108-112页 |
第6章 社交支持与个人的自我实现 | 第112-135页 |
·"点头朋友"——社区邻里支持 | 第112-116页 |
·"快乐老人"——社区志愿者的支持 | 第116-129页 |
·虎林园——社区空间的支持 | 第129-133页 |
·社会交往的个性化与社区非正式支持的未来 | 第133-135页 |
第7章 老年人的私人生活的变革与社会关系的个体化转型 | 第135-147页 |
·家庭合作社模式与保持传统论的反思 | 第135-138页 |
·家庭关系个体化的修正与延伸 | 第138-147页 |
附录 | 第147-159页 |
1、问卷 | 第147-153页 |
2、结构访谈提纲 | 第153-154页 |
3、深度访谈与座谈会介绍 | 第154-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5页 |
后记 | 第165-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