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调味品的生产论文--常用调味品论文

酵母抽提物专用高蛋白高RNA酵母的筛选及其发酵工艺优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酵母抽提物的概述第10-11页
    1.2 酵母抽提物特性第11-13页
        1.2.1 蛋白质功能特性第11页
        1.2.2 RNA功能特性第11-12页
        1.2.3 酵母抽提物的营养性第12页
        1.2.4 酵母抽提物的风味性第12-13页
        1.2.5 酵母抽提物的功能性第13页
    1.3 酵母抽提物专用酵母第13-16页
        1.3.1 酵母特性第13-14页
        1.3.2 高RNA酵母生产技术第14-16页
    1.4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1 论文立体依据第16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2章 酵母菌株的选育及鉴定第17-29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主要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2.2.1 菌株第17页
        2.2.2 培养基第17页
        2.2.3 分析方法第17-18页
        2.2.4 试剂与仪器第18-20页
    2.3 实验方法第20-21页
        2.3.1 菌株的分离纯化第20页
        2.3.2 酵母菌株的摇瓶初筛第20页
        2.3.3 酵母菌株的发酵复筛第20页
        2.3.4 酵母菌的观察第20页
        2.3.5 酵母生理生化特性第20-21页
        2.3.6 菌种的保藏第21页
        2.3.7 菌种鉴定第21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1-28页
        2.4.1 菌种的纯化与保藏第21-22页
        2.4.2 摇瓶的初筛第22-23页
        2.4.3 小试发酵复筛第23-25页
        2.4.4 菌株形态观察第25-26页
        2.4.5 生理生化特征第26-27页
        2.4.6 菌种的鉴定第27-28页
    2.5 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酿酒酵母培养条件及发酵培养基优化第29-43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材料与分析第29-31页
        3.2.1 原料与菌株第29页
        3.2.2 培养基第29-30页
        3.2.3 分析方法第30页
        3.2.4 试剂与仪器第30-31页
    3.3 实验方法第31-33页
        3.3.1 培养条件第31页
        3.3.2 发酵培养基中最适碳氮磷源第31-32页
        3.3.3 最适发酵培养基第32页
        3.3.4 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生物量及RNA积累变化第32-33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3-42页
        3.4.1 温度对酿酒酵母影响第33页
        3.4.2 pH对酿酒酵母的影响第33-34页
        3.4.3 摇床转速对酿酒酵母的影响第34页
        3.4.4 碳源的筛选第34-35页
        3.4.5 氮源的筛选第35-39页
        3.4.6 磷源的筛选第39页
        3.4.7 碳氮磷营养源正交试验并确立最适培养基第39-41页
        3.4.8 发酵过程中菌体生物量及RNA积累变化第41-42页
    3.5 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酿酒酵母10L发酵罐发酵工艺的优化第43-57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3-45页
        4.2.1 菌株第43页
        4.2.2 培养基第43-44页
        4.2.3 分析方法第44页
        4.2.4 主要试剂与仪器第44-45页
    4.3 实验方法第45-46页
        4.3.1 发酵罐参数优化第45页
        4.3.2 发酵流加液优化第45-46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6-56页
        4.4.1 发酵通气量的选择第46-47页
        4.4.2 发酵罐转速的选择第47-48页
        4.4.3 无机盐对发酵影响第48-51页
        4.4.4 氨基酸对发酵影响第51-56页
    4.5 结论第56-57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5.1 结论第57页
    5.2 创新点第57-58页
    5.3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64页
已发表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酵菌种与米渣酱油品质相关性及酱渣再利用研究
下一篇:阳极氧化处理钛合金对水热电化学沉积HA涂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