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2-15页 |
1.1.1 中文夏令营的兴起使教学者面临新的问题 | 第12-14页 |
1.1.2 任务型教学法发展为夏令营汉语课教学提供新思路 | 第14-15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1.2.1 语言教学理论 | 第15-18页 |
1.2.2 输入、输出理论 | 第18-19页 |
1.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21页 |
1.3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21-2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步骤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4-49页 |
2.1 中文夏令营相关研究 | 第24-27页 |
2.2 任务型教学法相关研究 | 第27-48页 |
2.2.1 国外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 | 第27-38页 |
2.2.2 国内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 | 第38-48页 |
2.3 总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任务的定义、内容、教学模式及评测 | 第49-57页 |
3.1 任务的定义 | 第49-52页 |
3.2 任务的内容 | 第52-54页 |
3.3 教学模式 | 第54-56页 |
3.4 任务的评测 | 第56-57页 |
第四章 调查与分析 | 第57-62页 |
4.1 个案情况简介 | 第57页 |
4.2 汉语语言课需求调查与分析 | 第57-61页 |
4.2.1 学生个人需求调查分析 | 第58页 |
4.2.2 带队老师的建议 | 第58-59页 |
4.2.3 相关教学者的建议 | 第59-60页 |
4.2.4 组织者的要求 | 第60-61页 |
4.2.5 YCT(一级)考试大纲内容 | 第61页 |
4.3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设计与实施 | 第62-76页 |
5.1 整体设计 | 第62-70页 |
5.1.1 教学目标 | 第62-63页 |
5.1.2 教学原则 | 第63-65页 |
5.1.3 教学内容 | 第65-70页 |
5.2 单个任务设计 | 第70-74页 |
5.3 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反馈与总结 | 第76-94页 |
6.1 反馈 | 第76-78页 |
6.2 总结 | 第78-94页 |
6.2.1 学生 | 第78-82页 |
6.2.2 老师 | 第82-87页 |
6.2.3 教材 | 第87-90页 |
6.2.4 教法 | 第90-94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94-98页 |
附录 | 第98-112页 |
附1: 带队老师的教学建议 | 第98-100页 |
附2: 对CLCT的访谈问卷 | 第100-101页 |
附3: CLCT的访谈内容(例) | 第101-103页 |
附4: 对NCLCT的访谈问卷 | 第103-104页 |
附5: NCLCT的访谈内容(例) | 第104-105页 |
附6: 学生反馈调查问卷 | 第105-106页 |
附7: YCT(一级)功能大纲 | 第106-108页 |
附8: YCT(一级)词汇大纲 | 第108-110页 |
附9: 《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短期强化》交际任务项目表(初级)(节选) | 第110-111页 |
附10: 明德大学暑期中文学校一年级一周课表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