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留学生现代汉语“了”的习得情况考察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第一节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9-11页
        一 研究内容第9-10页
        二 研究方法第10-11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0页
            (二)问卷调查法第10页
            (三)对比法第10-11页
            (四)偏误分析法第11页
    第三节 研究综述第11-17页
        一 “了”的本体研究第11-14页
            (一)本体的历时研究第11-12页
            (二)本体的共时研究第12-14页
        二 “了”的二语习得研究第14-15页
        三 “了”的教材及教学研究第15-16页
        四 对“了”的研究现状的评价第16-17页
第二章 留学生“了”的习得情况考察说明第17-22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本体的界定第17-18页
    第二节 考察分析的语言要素指标第18-19页
        一 语音第18页
        二 字形第18页
        三 语法第18-19页
    第三节 考察研究的假设第19-22页
        一 支撑假设的理论依据第19-20页
            (一)语法化理论第19-20页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第20页
        二 留学生“了”的习得情况假设第20-22页
第三章 留学生“了”的习得情况问卷分析第22-44页
    第一节 设计调查问卷第22-24页
        一 问卷的主、客观性第22-23页
        二 题目的编排和考察点第23-24页
            (一)客观题第23-24页
            (二)主观题第24页
        三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第24页
    第二节 调查对象背景分析第24-26页
    第三节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第26-44页
        一 语音习得情况第26-28页
        二 字形习得情况第28页
        三 语法习得情况第28-38页
            (一)判断题第28-32页
            (二)选择题第32-35页
            (三)填空题第35-36页
            (四)造句题第36-38页
        四 留学生对汉语“了”的学习感受统计分析第38-39页
        五 考察结论分析第39-44页
第四章 留学生“了”的习得偏误分析第44-59页
    第一节 “了”的语法偏误类型第44-56页
        一 遗漏第44-48页
            (一)“了1”的遗漏第44-45页
            (二)“了2”的遗漏第45-48页
        二 误加第48-50页
            (一)“了1”的误加第48-49页
            (二)“了2”的误加第49-50页
        三 误代第50-51页
            (一)“了1”的误代第50-51页
            (二)“了2”的误代第51页
        四 错序第51-53页
        五 偏误分析总结第53-56页
    第二节 偏误原因分析第56-59页
        一 本体的复杂性第56页
        二 母语负迁移第56-57页
        三 语内干扰第57页
        四 学生的学习策略第57-58页
        五 教材和教学上的不足第58-59页
第五章 对外汉语“了”的教学建议第59-63页
    第一节 教师方面第59-60页
    第二节 学生方面第60-61页
    第三节 教材方面第61-63页
第六章 结语第63-65页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63页
    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附录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7-68页
附录二:留学生“了”的习得情况调查问卷第68-70页
附录三:留学生“了”的造句语料第70-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与现代碰撞下生存的本真与不安--阿来《空山》论
下一篇:西方环境美学中的“连续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