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8页 |
第三节 理论背景 | 第8-9页 |
一、 语境学概论 | 第8-9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9页 |
二、 考察法 | 第9-10页 |
第五节 语料来源 | 第10-11页 |
一、 口语教材 | 第10页 |
二、 听力教材 | 第10页 |
三、 HSK 试题集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第一节 语境学概论的研究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对语际语用学的研究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对言外之意的研究 | 第13-16页 |
第三章 言外之意现象的考察 | 第16-32页 |
第一节 、使用修辞产生的言外之意 | 第16-24页 |
一、 采用委婉产生的言外之意 | 第16-17页 |
二、 采用反问产生的言外之意 | 第17-20页 |
三、 采用反语产生的言外之意 | 第20-21页 |
四、 采用夸张产生的言外之意 | 第21-22页 |
五、 采用比拟产生的言外之意 | 第22-23页 |
六、 采用主宾重复判断句产生的言外之意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使用俗语产生的言外之意 | 第24-25页 |
一、 俗语中产生的言外之意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使用词语或句式产生的言外之意 | 第25-29页 |
一、 “才”暗含了责备、埋怨、轻蔑的言外之意 | 第26-27页 |
二、 “就”暗含了轻蔑、瞧不起的言外之意 | 第27页 |
三、 “都”暗含了不满的言外之意 | 第27-28页 |
四、 “连...都...”暗含了责备、自嘲、瞧不起的言外之意 | 第28-29页 |
第四节 、特定会话策略产生的言外之意 | 第29-32页 |
一、 不直接回答而举出相关事实 | 第29页 |
二、 提出假设 | 第29-30页 |
三、 作比较 | 第30页 |
四、 欲言又止 | 第30-31页 |
五、 转移话题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教学设计 | 第32-37页 |
第一节 、教学目标 | 第32页 |
第二节 、教学重点 | 第32-34页 |
一、 采用修辞所产生的言外之意的教学重点 | 第32-33页 |
二、 采用俗语所产生的言外之意的教学重点 | 第33-34页 |
三、 采用某些特定的会话策略所产生的言外之意的教学重点 | 第34页 |
第三节 、教学难点 | 第34页 |
第四节 、课堂设计 | 第34-36页 |
第五节 、作业设计 | 第36-37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