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教学的现代汉字形声字分类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形声字的产生 | 第10-12页 |
| 1.3 现代汉字形声字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4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6-18页 |
| 1.4.1 形声字的定义 | 第16-17页 |
| 1.4.2 本文对形声字的判断依据 | 第17-18页 |
| 第2章 基本丧失表音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分析 | 第18-26页 |
| 2.1 声旁丧失表音功能的形声字 | 第18-19页 |
| 2.2 声旁丧失表音功能的原因分析 | 第19-23页 |
| 2.3 形旁丧失表意功能的形声字 | 第23-24页 |
| 2.4 形旁丧失表意功能的原因分析 | 第24-26页 |
| 第3章 具有一定表音或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分析 | 第26-36页 |
| 3.1 现代汉字形声字声旁的特点 | 第26-32页 |
| 3.2 形声字形旁分析 | 第32-36页 |
| 3.2.1 形旁的产生及表意情况 | 第32-33页 |
| 3.2.2 表意功能较强的形旁 | 第33-35页 |
| 3.2.3 同义形旁 | 第35-36页 |
| 第4章 形声字分析在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 第36-44页 |
| 4.1 形声字在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 4.2 利用形声字的形音义的规律性分类教学 | 第38-41页 |
| 4.2.1 利用形声字声旁教学 | 第38-40页 |
| 4.2.2 利用形声字形旁教学 | 第40-41页 |
| 4.3 在形声字汉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41-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