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5-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第16-33页 |
2.1 网络的涵义及特征 | 第16页 |
2.2 大学生网络心理特征 | 第16-17页 |
2.2.1 认知方面 | 第16页 |
2.2.2 情感方面 | 第16-17页 |
2.2.3 人际交往方面 | 第17页 |
2.3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分析 | 第17-19页 |
2.3.1 网络使用关注自我表达 | 第18页 |
2.3.2 网络使用盲目,缺乏对信息的鉴别 | 第18页 |
2.3.3 网络使用过度,缺少自控力 | 第18-19页 |
2.3.4 网络使用不合理,身心适应不良 | 第19页 |
2.3.5 网络认识不足 | 第19页 |
2.4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状况 | 第19-26页 |
2.4.1 大学生心理倾向的主要表现 | 第19-23页 |
2.4.2 心理倾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 第23-25页 |
2.4.3 心理倾诉与压力释放的主渠道 | 第25-26页 |
2.5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第26-33页 |
2.5.1 网络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机理 | 第26-28页 |
2.5.2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 第28-30页 |
2.5.3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 第30-33页 |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 第33-40页 |
3.1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 | 第33-34页 |
3.1.1 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 第33页 |
3.1.2 文化环境发生变化 | 第33-34页 |
3.1.3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 第34页 |
3.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第34-35页 |
3.2.1 时代发展的需要 | 第34-35页 |
3.2.2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 第35页 |
3.2.3 教育发展的需要 | 第35页 |
3.3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3.3.1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针对性不强 | 第35-36页 |
3.3.2 网络资源投入不足 | 第36页 |
3.3.3 网络开发利用不足 | 第36-37页 |
3.3.4 再教育忽视利用网络进行家庭和社会教育 | 第37页 |
3.4 网络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 第37-40页 |
3.4.1 削弱教育效果 | 第37-38页 |
3.4.2 网络文化心理异化 | 第38页 |
3.4.3 冲击教育者的调控能力 | 第38页 |
3.4.4 对教育者素质提出挑战 | 第38-39页 |
3.4.5 增加教育环境的复杂化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 第40-53页 |
4.1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我教育 | 第40-41页 |
4.1.1 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水平 | 第40页 |
4.1.2 开启大学生元认知能力 | 第40-41页 |
4.2 培养新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 第41-42页 |
4.2.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角色的转变 | 第41页 |
4.2.2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信息素质 | 第41-42页 |
4.2.3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 | 第42页 |
4.3 高校网络意见领袖 | 第42-45页 |
4.3.1 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 | 第42-43页 |
4.3.2 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管理 | 第43-45页 |
4.4 丰富网络教育内容 | 第45-48页 |
4.4.1 网络法律、法规教育 | 第45-46页 |
4.4.2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第46-47页 |
4.4.3 理想信念教育 | 第47-48页 |
4.5 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 第48-49页 |
4.5.1 网络心理咨询的优势 | 第48-49页 |
4.5.2 网络心理咨询方式 | 第49页 |
4.6 开展网络心理测试,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 第49-51页 |
4.6.1 网络心理健康档案内容 | 第50页 |
4.6.2 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档案的原则 | 第50-51页 |
4.7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大网络 | 第51-53页 |
4.7.1 完善校园心理网信息监管更新 | 第51页 |
4.7.2 完善三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站 | 第51-52页 |
4.7.3 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网络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件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