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7-8页 |
第三节 与选题相关的研究 | 第8-13页 |
一、关于“的、地、得”的分合观 | 第8-10页 |
二、结构助词“的、得、地”的本体研究 | 第10-13页 |
第二章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语法功能及使用规律 | 第13-18页 |
第一节 结构助词“的”的用法 | 第13-15页 |
一 单项定语“的”的隐现规律 | 第13-14页 |
二 多项定语中“的”的隐现规律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结构助词“地”的用法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结构助词“得”的用法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结构助词“的”、“得”、“地”的偏误类型及对其分析 | 第18-23页 |
第一节 结构助词混淆 | 第19-21页 |
一 “的、地”之间的混淆 | 第19-20页 |
二 “的”、“地”与“得”的混淆 | 第20页 |
三 “的”与“之”的混淆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结构助词缺失 | 第21页 |
第三节 结构助词多余 | 第21-22页 |
一 结构助词“的”多余 | 第22页 |
二 结构助词“地”“得”多余 | 第22页 |
第四节 结构助词错位 | 第22-23页 |
第四章 偏误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第一节 结构助词自身规则的复杂性 | 第23页 |
第二节 受母语及目的语负迁移的影响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 | 第24页 |
第四节 学习者环境的影响 | 第24-26页 |
第五章 针对“的、得、地”常见偏误的教学建议 | 第26-30页 |
第一节 对待偏误采取正确的态度 | 第26页 |
第二节 教师教学时采取合适的方法 | 第26-28页 |
一 替换法 | 第26-27页 |
二 归纳法 | 第27-28页 |
三 直观法 | 第28页 |
第三节 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 | 第28页 |
第四节 纠正学习者不正确的学习态度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个人简历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