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汉语形容词重叠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重叠的界定与语料范围 | 第14-15页 |
1.4 版本及其他说明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水浒传》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类别考察 | 第17-42页 |
2.1 AA式 | 第17-28页 |
2.1.1 AA式分类 | 第17-22页 |
2.1.2 AA式语法功能 | 第22-28页 |
2.1.2.1 作定语 | 第23-25页 |
2.1.2.2 作状语 | 第25-27页 |
2.1.2.3 作谓语 | 第27-28页 |
2.1.2.4 作补语 | 第28页 |
2.2 AABB式 | 第28-35页 |
2.2.1 AABB式分类 | 第29-31页 |
2.2.2 AABB式语法功能 | 第31-35页 |
2.2.2.1 作定语 | 第32-33页 |
2.2.2.2 作状语 | 第33-34页 |
2.2.2.3 作谓语 | 第34页 |
2.2.2.4 作补语 | 第34-35页 |
2.3 ABB式 | 第35-42页 |
2.3.1 ABB式分类 | 第35-37页 |
2.3.1.1 ABB重叠式 | 第35-36页 |
2.3.1.2 附加式ABB | 第36-37页 |
2.3.1.3 音缀式ABB | 第37页 |
2.3.2 ABB式语法功能 | 第37-42页 |
2.3.2.1 作状语 | 第38-39页 |
2.3.2.2 作定语 | 第39-40页 |
2.3.2.3 作谓语 | 第40页 |
2.3.2.4 作补语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形容词重叠形式的相关比较及语法意义考察 | 第42-49页 |
3.1 甲类AA式、甲类AABB式与其基式比较 | 第43-45页 |
3.1.1 与基式语法功能比较 | 第43-44页 |
3.1.2 甲类AA式和甲类AABB式语法意义分析 | 第44-45页 |
3.2 AA式、AABB式内部甲、乙两类比较 | 第45-47页 |
3.2.1 AA式、AABB式内部语法功能的不平衡 | 第46页 |
3.2.2 AA式、AABB式内部语法意义比较 | 第46-47页 |
3.3 ABB式语法意义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