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原理论文--船舶动力学论文

考虑浅水效应的船舶操纵运动数值模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船舶操纵运动仿真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简介及验证第17-25页
    2.1 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第17-20页
        2.1.1 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网格生成第17-18页
        2.1.2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基础方程第18-20页
        2.1.3 控制方程数值离散和求解方法第20页
        2.1.4 边界条件和动边界处理第20页
    2.2 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的验证第20-23页
        2.2.1 验证所采用的资料第20-21页
        2.2.2 计算域的选取及正交网格的生成第21页
        2.2.3 水位验证第21-23页
        2.2.4 流速验证第23页
        2.2.5 验证小结第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深水域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5-47页
    3.1 船舶操纵运动方程式第25-29页
        3.1.1 坐标系与静水运动方程式第25-28页
        3.1.2 动水中的船舶运动方程第28-29页
    3.2 作用于船舶上的诸力计算第29-34页
        3.2.1 附加质量和附加惯性矩第30页
        3.2.2 粘性流体动力和力矩的计算第30-32页
        3.2.3 螺旋桨推力、横向力及力矩的计算第32-33页
        3.2.4 舵力及力矩的计算第33-34页
    3.3 船舶操纵运动方程的求解第34-36页
        3.3.1 龙格—库塔法简介第34页
        3.3.2 船舶操纵运动方程的求解第34-36页
        3.3.3 船舶位置的确定第36页
    3.4 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的验证第36-37页
    3.5 深水域船舶操纵性试验仿真及结果对比分析第37-46页
        3.5.1 试验船型简介第37-38页
        3.5.2 深水域船舶回转试验第38-43页
        3.5.3 深水域船舶Z形试验第43-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考虑浅水效应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7-70页
    4.1 船舶操纵运动方程第47-48页
    4.2 浅水域中附加质量和附加惯性矩的计算第48页
    4.3 浅水域作用在船体的纵向流体动力的计算第48-50页
        4.3.1 浅水中船舶的直航阻力第48-49页
        4.3.2 浅水中船舶操纵运动造成的附加阻力第49-50页
    4.4 浅水域作用在船体的横向流体动力及动力矩的计算第50-51页
        4.4.1 线性流体动力导数的计算第50页
        4.4.2 非线性流体动力导数的计算第50-51页
    4.5 浅水域螺旋桨推力和转矩的计算第51页
    4.6 在浅水域舵力和力矩的计算第51-52页
        4.6.1 舵力的减额系数t_R随水深吃水比的变化第52页
        4.6.2 船体和桨的整流系数y_R随水深吃水比的变化第52页
        4.6.3 a_H和x_H随水深吃水比的变化第52页
    4.7 浅水域船舶操纵运动方程求解第52页
    4.8 浅水域船舶操纵性试验仿真及结果对比分析第52-69页
        4.8.1 浅水域船舶回转试验第52-61页
        4.8.2 浅水域船舶Z形试验第61-69页
    4.9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工程应用第70-83页
    5.1 工程河段基本情况第70-71页
        5.1.1 河流概况第70页
        5.1.2 航道现状第70-71页
        5.1.3 航运现状第71页
    5.2 试验方案介绍第71-72页
    5.3 船舶操纵运动仿真第72页
    5.4 仿真结果分析第72-82页
    5.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6.1 结论第83-84页
    6.2 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来华中亚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调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下一篇:中国传统节日认知状况调查--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日韩籍留学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