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专业素养的成因探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意义 | 第12-1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概念界定 | 第14-20页 |
一、重要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20-23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三、研究对象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专业素养现状 | 第23-37页 |
第一节 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 第23-30页 |
一、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知识 | 第23-25页 |
二、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能力 | 第25-28页 |
二、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情感 | 第28-30页 |
第二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的专业素养现状 | 第30-37页 |
一、"我"心中的国际汉语教师 | 第30-33页 |
二、留学生专业素养现状 | 第33-37页 |
第三章 个人因素——专业素养形成的内在因素 | 第37-56页 |
第一节 国籍:一方水土一方人 | 第37-42页 |
一、当地汉语教师的经济收入及社会地位 | 第37-40页 |
二、汉语普及情况 | 第40-42页 |
第二节 专业选择:最初的梦想 | 第42-48页 |
一、基于个人兴趣的专业选择 | 第43-45页 |
二、基于外部引导的专业选择 | 第45-46页 |
三、其他类型的专业选择 | 第46-48页 |
第三节 文化认同意识: "我"的中华文化情节 | 第48-53页 |
一、海外华人的"根"意识 | 第49-51页 |
二、其他类型的文化认同 | 第51-53页 |
第四节 工作经历:一脉相承的职业体验 | 第53-56页 |
一、汉语教师工作经历 | 第53-54页 |
二、无相关工作经历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学校培养——专业素养形成的外在因素 | 第56-96页 |
第一节 课程:至关重要的核心培养环节 | 第56-73页 |
一、H大学的课程设置及其影响 | 第56-65页 |
二、W大学的课程设置及其影响 | 第65-71页 |
三、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二节 专业实践:千锤百炼出良师 | 第73-79页 |
一、H大学的专业实践及其影响 | 第73-76页 |
二、W大学的专业实践及其影响 | 第76-78页 |
三、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三节 师资:良师成长之路的引路人 | 第79-84页 |
一、H大学的师资及其影响 | 第79-82页 |
二、W大学的师资及其影响 | 第82-84页 |
三、小结 | 第84页 |
第四节 学制:学业生涯的整体规划 | 第84-89页 |
一、H大学的学制及其影响 | 第85-87页 |
二、W大学的学制及其影响 | 第87-88页 |
三、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节 学校活动:润"生"细无声 | 第89-96页 |
一、H大学的学校活动及其影响 | 第89-93页 |
二、W大学的学校活动及其影响 | 第93-95页 |
三、小结 | 第95-9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 第96-102页 |
第一节 总结 | 第96-100页 |
一、内在因素与提高招生质量 | 第96-98页 |
二、外在因素与重视培养过程 | 第98-100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一、不足 | 第100-101页 |
二、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附录 | 第106-108页 |
后记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