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3-8页 |
| 绪论 | 第8-11页 |
|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 | 第8-9页 |
|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建设任重道远 | 第8页 |
|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新形势 | 第8页 |
| 三、研究采用的方法 | 第8-9页 |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9页 |
|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 一、汉语学习盛况空前 | 第9-10页 |
|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 | 第11-15页 |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 第11-12页 |
| 一、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 第11页 |
| 二、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 第11页 |
| 三、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 第11-12页 |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特点) | 第12-13页 |
| 一、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 第12页 |
| 二、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 第12页 |
| 三、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 第12页 |
| 四、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 第12页 |
| 五、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 第12页 |
| 六、集中、强化的教学 | 第12-13页 |
|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 | 第13页 |
| 一、培养学习者汉语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 第13页 |
| 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第13页 |
| 第四节 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战略意义 | 第13-15页 |
| 一、对外汉语教学承载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 | 第13页 |
| 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中学阶段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 | 第15-43页 |
| 第一节 小留学生第二语言习得心理 | 第15-17页 |
| 一、小留学生第二语言习得特点 | 第15页 |
| 二、不同文化背景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影响 | 第15-16页 |
| 三、接受中国中等教育年龄段的留学生的心理特征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中学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比较 | 第17-19页 |
| 一、中学语文教学 | 第17-18页 |
| 二、中学对外汉语教学 | 第18页 |
| 三、两者的关系 | 第18-19页 |
| 第三节 中学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选定 | 第19-21页 |
| 一、中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依然是一个盲点 | 第19页 |
| 二、高校的对外汉语教材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 第19页 |
| 三、选择教材的原则 | 第19-21页 |
| 第四节 中学对外汉语教学与大学对外汉语教学比较 | 第21页 |
| 一、中学的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育人教育 | 第21页 |
| 二、中学对外汉语教学还包括文化的延伸和对认知世界的开拓 | 第21页 |
| 第五节 中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方法技巧 | 第21-23页 |
| 一、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氛围,坚持以目的语教学的原则 | 第21-22页 |
| 二、在教学内容上所遵循的原则 | 第22页 |
| 三、在教学方法上所遵循的原则 | 第22-23页 |
| 四、潜心研究教法 | 第23页 |
| 第六节 提高小留学生汉语课的教学策略 | 第23-27页 |
| 一、寓教于乐 | 第23-24页 |
| 二、提高小留学生汉语课的几点教学策略 | 第24-27页 |
| 第七节 个人的教学体会 | 第27-43页 |
| 一、营造中文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汉语 | 第27-28页 |
| 二、激发小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第28页 |
| 三、突破中文基本句型,养成运用汉语的习惯 | 第28-29页 |
| 四、对比不同民族进行语言交际时的文化背景 | 第29页 |
| 五、落实"因国施教"策略,提升汉语教学水平 | 第29-30页 |
| 六、增加师生沟通,促进师生感情 | 第30-31页 |
| 七、根据不同语言要素而采取的不同教法 | 第31-39页 |
| 八、对不同言语技能课的教学感悟 | 第39-43页 |
| 第三章 中学阶段对外汉语教师职责 | 第43-46页 |
| 第一节 教师首先要扮演好跨文化交际的角色 | 第43-44页 |
| 一、汉语老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观 | 第43页 |
| 二、在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相异地带重点耕耘 | 第43-44页 |
| 第二节 传道授业解惑 | 第44页 |
| 一、传授留学生汉语知识,为升学奠定基础 | 第44页 |
| 二、解除留学生的疑惑 | 第44页 |
| 第三节 小留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对对外汉语学科的建议 | 第46-48页 |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师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 | 第46-47页 |
| 一、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汉语本体知识和过硬的教学本领 | 第46页 |
| 二、广博的知识面 | 第46页 |
| 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 第46-47页 |
| 第二节 对外汉语学科建设的建议 | 第47-48页 |
| 一、加强师资培训 | 第47页 |
| 二、建议编写针对不同国别小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对外汉语教材 | 第47页 |
| 三、建议国家教育部门定期举办中小学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 | 第47页 |
| 四、出台针对中学对外汉语教学特点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 第47-48页 |
| 结语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