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意思”的语法功能和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方法和步骤 | 第11-13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步骤 | 第12-13页 |
1.3 相关文献及其利用情况的综述 | 第13-15页 |
1.3.1 “好意思”的基础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2 “好意思”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4 语料来源及相关说明 | 第15-17页 |
2 “好意思”的语法功能 | 第17-28页 |
2.1 “好意思”是能愿动词 | 第17-19页 |
2.2 “好意思”的句子成份能力 | 第19-21页 |
2.2.1 “好意思”做状语 | 第20-21页 |
2.2.2 “好意思”做谓语 | 第21页 |
2.2.3 “好意思”做定语 | 第21页 |
2.3 “好意思”的否定用法 | 第21-28页 |
2.3.1 前面加副词“不”否定“好意思” | 第22-26页 |
2.3.2 前面加副词“没”否定“好意思” | 第26-28页 |
3 留学生习得“好意思”的偏误分析 | 第28-36页 |
3.1 “好意思”的偏误类型 | 第28-31页 |
3.1.1 误代 | 第28-30页 |
3.1.2 误加 | 第30页 |
3.1.3 错位 | 第30-31页 |
3.1.4 遗漏 | 第31页 |
3.2 “好意思”的偏误原因 | 第31-33页 |
3.2.1 近义词或者含有相同语素的词语的干扰 | 第31-32页 |
3.2.2 母语负迁移 | 第32页 |
3.2.3 教师教学和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 “好意思”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 | 第33-36页 |
3.3.1 深化“好意思”的基础研究 | 第33页 |
3.3.2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 第33-35页 |
3.3.3 对学习者的建议 | 第35-36页 |
4 “好意思”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 第36-43页 |
4.1 复习和导入 | 第36-37页 |
4.2 学习和练习新词语 | 第37-42页 |
4.2.1 学习“好意思”的读音 | 第37页 |
4.2.2 学习“好意思”的用法 | 第37-41页 |
4.2.3 练习“好意思” | 第41-42页 |
4.3 课堂总结 | 第42页 |
4.4 布置作业 | 第42-43页 |
5 结论 | 第43-46页 |
5.1 论文得到的结论 | 第43-44页 |
5.2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