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和“要不”的对比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10-17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语料来源 | 第11页 |
1.3 “否则”和“要不”的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3.1 “否则”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要不”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3 “否则”与“要不”的对比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二、语法化过程对比 | 第17-24页 |
2.1 “否则”的语法化演变 | 第17-21页 |
2.2 “要不”的语法化演变 | 第21-23页 |
2.3 “否则”和“要不”在语法化演变上的差异 | 第23-24页 |
三、语义分析 | 第24-35页 |
3.1 “否则”的义项分析 | 第24-29页 |
3.1.1 对“否则”选择义的验证 | 第24-26页 |
3.1.2 “否则”后反问句式 | 第26-27页 |
3.1.3 “除非……否则……” | 第27-28页 |
3.1.4 “否则”后可带“的话” | 第28-29页 |
3.2 “要不”的义项分析 | 第29-33页 |
3.2.1 “要不”的“假设义” | 第30-31页 |
3.2.2 “要不”的“推论义” | 第31页 |
3.2.3 “要不”的“选择义” | 第31-32页 |
3.2.4 “要不”的“建议义” | 第32-33页 |
3.3 “否则”和“要不”在义项上的差异 | 第33-35页 |
3.3.1 义项数量上的差异 | 第33页 |
3.3.2 二者在“选择义”上的区别 | 第33页 |
3.3.3 二者在“假设义”上的区别 | 第33-35页 |
四、句法分析 | 第35-40页 |
4.1 “否则”的句法特征 | 第35-36页 |
4.2 “要不”的句法特征 | 第36-38页 |
4.2.1 表“假设义”的“要不”句 | 第36-37页 |
4.2.2 表“选择义”的“要不”句 | 第37页 |
4.2.3 表“建议义”的“要不”句 | 第37-38页 |
4.2.4 表“推论义”的“要不”句 | 第38页 |
4.3 “否则”和“要不”句法特征比较 | 第38-40页 |
五、语用对比 | 第40-44页 |
5.1 礼貌原则上的差异 | 第40-41页 |
5.2 语体上的差异 | 第41-44页 |
5.2.1 语料选取 | 第42页 |
5.2.2 确定对比的语体 | 第42页 |
5.2.3 统计数据 | 第42页 |
5.2.4 对比“否则”和“要不”的语体差异 | 第42-44页 |
六、偏误分析 | 第44-48页 |
6.1 偏误的类型 | 第44-45页 |
6.1.1 关联词语使用错误 | 第44-45页 |
6.1.2 关联词缺失 | 第45页 |
6.2 偏误产生的原因 | 第45-48页 |
6.2.1 教材编写的遗漏 | 第45-47页 |
6.2.2 母语的负迁移 | 第47-48页 |
七、教学建议 | 第48-52页 |
7.1 教学原则 | 第48-49页 |
7.1.1 讲解要全面 | 第48页 |
7.1.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第48-49页 |
7.1.3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 第49页 |
7.2 教学设计 | 第49-52页 |
7.2.1 “否则”的教学设计 | 第49-50页 |
7.2.2 “要不”的教学设计 | 第50-52页 |
八、结语 | 第52-54页 |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8.2 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