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1. 引言 | 第9-23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1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情况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1-22页 |
1.4.1 汉语趋向补语的意义 | 第11-12页 |
1.4.2 简单趋向补语“ 上”、“起”、“出”意义 | 第12-13页 |
1.4.3 复合趋向补语“上来”、“起来”、“出来”意义 | 第13-14页 |
1.4.4 泰国运用汉语复合趋向补语的用法 | 第14-18页 |
1.4.5 泰语复合趋向补语的语法点意义 | 第18-21页 |
1.4.6 复合趋向补语的结构 | 第21-2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第二章 2. 汉泰趋向补语对比分析 | 第23-27页 |
2.1 汉语复合趋向补语的简述 | 第23页 |
2.2 结构形式的对比 | 第23-24页 |
2.2.1 复合趋向补语于处所宾语的位置 | 第23-24页 |
2.3 语义差异 | 第24-27页 |
2.3.1 汉泰语双音节复合趋向补语重新不同 | 第24页 |
2.3.2 汉泰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不对应性 | 第24-27页 |
第三章 3. 泰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分析研究 | 第27-35页 |
3.1 问卷调查 | 第27-35页 |
3.1.1 调查对象 | 第27-28页 |
3.1.2 调查方法 | 第28-35页 |
第四章 4. 复合趋向补语的偏误原因分析 | 第35-40页 |
4.1 泰国学生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产生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4.2 泰国使用汉语复合趋向补语的调查分析 | 第37-38页 |
4.2.1 调查表的设计、调查对象 | 第37-38页 |
4.3 偏误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4.4 对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上来、起来、出来”偏误分析的建议 | 第39-40页 |
第五章 5. 结语 | 第40-42页 |
5.1 研究过程概述 | 第40页 |
5.2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附录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