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习者汉语标记语使用状况考察--以“汉语桥”汉语大赛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8页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对象概况 | 第7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7-8页 |
1.3 语料来源 | 第8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9页 |
2.1.1 连贯派 | 第9页 |
2.1.2 关联派 | 第9页 |
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2.2.1 话语标记语研究的综述性文献 | 第9页 |
2.2.2 话语标记语的意义功能研究 | 第9-10页 |
2.2.3 话语标记语的语法化、词汇化研究 | 第10页 |
2.2.4 话语标记语个例研究 | 第10页 |
2.2.5 话语标记语习得研究 | 第10-11页 |
2.3 特点小结 | 第11页 |
第三章 理论建构 | 第11-18页 |
3.1 前人对话语标记语的界定 | 第11-12页 |
3.2 理论背景 | 第12-14页 |
3.2.1 关联理论 | 第12页 |
3.2.2 连贯理论 | 第12-13页 |
3.2.3 会话含义理论 | 第13页 |
3.2.4 言语行为理论 | 第13-14页 |
3.3 理论框架 | 第14-18页 |
3.3.1 话语标记语的定义 | 第14页 |
3.3.2 话语标记语的分类 | 第14-15页 |
3.3.3 话语标记语的特征 | 第15-16页 |
3.3.4 话语标记语的功能 | 第16-18页 |
第四章 《汉语桥》比赛语料话语标记语考察 | 第18-44页 |
4.1 比赛概况 | 第18-19页 |
4.2 话语标记语使用分析 | 第19-24页 |
4.2.1 使用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4.2.2 标记语使用分类 | 第20-24页 |
4.3 高频标记语使用及习得分析 | 第24-31页 |
4.3.1 “这个/那个”作为话语标记语 | 第24-27页 |
4.3.2 “然后”作为话语标记语 | 第27-31页 |
4.4 以国别为维度考察语料 | 第31-36页 |
4.5 以性别为维度考察语料 | 第36-39页 |
4.6 标记语使用偏误及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4.6.1 标记语偏误类型 | 第40-43页 |
4.6.2 偏误原因分析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 第44-47页 |
5.1 对话语标记语采取分类教学 | 第44-45页 |
5.2 采用真实的语料以及完整的语境 | 第45-46页 |
5.3 分阶段、有侧重地进行教学 | 第46-47页 |
5.4 对外汉语教师冗余标记语的克服 | 第4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