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前言 | 第7-10页 |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三)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9-10页 |
| 一、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二、相关理论介绍 | 第12-20页 |
| (一)词本位教学法 | 第13页 |
| (二)字本位教学法 | 第13-14页 |
| (三)语素教学法 | 第14-15页 |
| (四)三种词汇教学法的对比分析 | 第15-17页 |
| 1.三种教学法各自的优缺点 | 第15-16页 |
| 2.三种教学法的关联 | 第16-17页 |
| (五)语素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第17-20页 |
| 1.语言学依据 | 第17-19页 |
| 2.心理学依据 | 第19-20页 |
| 三、语素教学法在新疆四所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使用情况 | 第20-44页 |
| (一)调查问卷相关情况说明 | 第20-22页 |
| 1.被试对象介绍 | 第21页 |
| 2.问卷设计介绍 | 第21页 |
| 3.问卷收发情况介绍 | 第21-22页 |
| (二)针对教师的问卷调查 | 第22-37页 |
| 1.问卷调查统计及说明 | 第22-35页 |
| 2.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 (三)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 第37-44页 |
| 1.问卷调查统计及说明 | 第37-43页 |
| 2.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 四、对新疆四所高校语素教学法实施情况思考 | 第44-49页 |
| (一)教师方面 | 第44-46页 |
| 1.加强对生词的分析,根据词汇特点选取恰当教学方法 | 第44页 |
| 2.根据学生情况,选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 第44-46页 |
| 3.教师自身的准备 | 第46页 |
| (二)学生方面 | 第46-47页 |
| (三)教材及其他方面 | 第47-49页 |
| 1.配套教材中,对生词中的语素进行适当注释 | 第47页 |
| 2.加强语素教学法相关教辅工具的编写和创新 | 第47-49页 |
| 结语 | 第49-51页 |
| 注释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附录一 教师问卷 | 第55-57页 |
| 附录二 学生问卷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