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1 D-塔格糖概述 | 第11-12页 |
1.2 D-塔格糖生产工艺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化学法 | 第12-13页 |
1.2.2 酶法 | 第13-14页 |
1.3 L-阿拉伯糖异构酶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3.1 AI的来源与性质 | 第14-17页 |
1.3.2 AI的结构及催化机制 | 第17-18页 |
1.3.3 AI的分子改造 | 第18-19页 |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凝结芽孢杆菌AI的克隆表达与性质鉴定 | 第20-4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2.1.1 菌株与质粒 | 第20页 |
2.1.2 酶与试剂 | 第20页 |
2.1.3 PCR引物 | 第20-21页 |
2.1.4 培养基与储液 | 第21-22页 |
2.1.5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9页 |
2.2.1 重组质粒构建 | 第22-26页 |
2.2.2 ara A在重组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 第26-27页 |
2.2.3 表达产物的粗提取 | 第27页 |
2.2.4 蛋白纯化 | 第27页 |
2.2.5 目的蛋白的SDS-PAGE鉴定 | 第27-28页 |
2.2.6 纯酶的透析 | 第28页 |
2.2.7 蛋白浓度测定 | 第28页 |
2.2.8 BCAI酶活的测定 | 第28页 |
2.2.9 温度、p H和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10 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2.3.1 ara 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29-34页 |
2.3.2 重组大肠杆菌的诱导表达及BCAI的纯化 | 第34-35页 |
2.3.3 BCAI的酶学性质及动力学参数测定 | 第35-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基于底物特异性的BCAI分子理性设计 | 第40-5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3.1.1 软件平台 | 第40页 |
3.1.2 菌株与质粒 | 第40页 |
3.1.3 酶与试剂 | 第40页 |
3.1.4 培养基与储液 | 第40页 |
3.1.5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3.2.1 多亚基蛋白的Native-PAGE鉴定 | 第41页 |
3.2.2 同源建模 | 第41页 |
3.2.3 能量优化的参数 | 第41-42页 |
3.2.4 分子对接参数 | 第42页 |
3.2.5 重组质粒的突变 | 第42-43页 |
3.2.6 重组大肠杆菌的诱导表达 | 第43页 |
3.2.7 蛋白粗提与酶活测定 | 第43-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3.3.1 BCAI的Native-PAGE鉴定 | 第44页 |
3.3.2 序列比对和同源建模 | 第44-46页 |
3.3.3 模型能量的优化 | 第46页 |
3.3.4 分子对接 | 第46-48页 |
3.3.5 分子设计位点 | 第48页 |
3.3.6 丙氨酸扫描 | 第48-51页 |
3.3.7 F279和I370的饱和突变 | 第51-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突变酶F279I的酶学性质及其在D-塔格糖制备中的应用 | 第55-67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5-56页 |
4.1.1 菌株 | 第55页 |
4.1.2 试剂 | 第55页 |
4.1.3 培养基与储液 | 第55-56页 |
4.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4.2.1 F279和WT的酶活测定和蛋白定量 | 第56页 |
4.2.2 温度、p H对半乳糖酶活的影响 | 第56页 |
4.2.3 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56-57页 |
4.2.4 D-半乳糖和D-塔格糖的HPLC分析 | 第57页 |
4.2.5 全细胞催化制备D-塔格糖的条件优化 | 第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5页 |
4.3.1 F279I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57-58页 |
4.3.2 F279I的酶学性质及动力学参数测定 | 第58-62页 |
4.3.3 利用含有F279I和WT的重组E. coli细胞制备D-塔格糖 | 第62-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