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论文--产品标准与检验论文

广式腊肠微生物群落分析及产地溯源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致谢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广式腊肠概况第14-15页
     ·广式腊肠的起源第14页
     ·广式腊肠的加工工艺及产业发展第14-15页
   ·国内外广式腊肠研究状况第15-18页
     ·国外关于广式腊肠的研究第15-16页
     ·国内关于广式腊肠的研究第16-18页
   ·广式腊肠中的主要微生物及作用第18-20页
     ·乳酸菌及其作用第18-19页
     ·球菌及其作用第19-20页
     ·酵母、霉菌及其作用第20页
     ·香肠发酵剂第20页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第20-22页
     ·传统方法在微生物群落分析中的应用第21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群落分析中的应用第21-22页
   ·PCR-DGGE 技术第22-25页
     ·PCR-DGGE 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步骤第22-23页
     ·PCR-DGGE 技术优缺点第23-24页
     ·PCR-DGGE 技术在食品微生物中的应用第24-25页
   ·课题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第25-26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25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广式腊肠中发酵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第26-38页
   ·材料与设备第26-28页
     ·材料第26-27页
     ·主要的仪器设备第27-28页
   ·实验方法第28-31页
     ·菌种的分离及纯化第28页
     ·菌种的鉴定第28-29页
     ·葡萄球菌和微球菌的鉴定第29-31页
     ·生长曲线和p H曲线的绘制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7页
     ·菌株划线分离纯化第31-32页
     ·乳酸菌的鉴定第32-34页
     ·葡萄球菌和微球菌的鉴定第34-35页
     ·分离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5-36页
     ·乳酸菌分离菌的 pH 曲线的测定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传统分离培养结合 PCR-DGGE 技术分析广式腊肠中优势细菌第38-45页
   ·材料与设备第38-40页
     ·材料第38-39页
     ·主要的仪器设备第39-40页
   ·方法第40-41页
     ·细菌的分离和鉴定第40页
     ·细菌总 DNA 提取第40页
     ·细菌 16S rDNA V3 可变区的扩增第40-41页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第41页
     ·DNA的回收及纯化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4页
     ·可培养优势菌的分离和鉴定第41页
     ·细菌 16S rDNA 的 V3 可变区的 PCR 扩增结果第41-42页
     ·广式腊肠混合菌群和分离纯菌株的 PCR-DGGE 指纹图谱分析第42-43页
     ·细菌 16S rDNA 测序及序列分析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不同广式腊肠的产地溯源分析第45-55页
   ·材料与设备第45-47页
     ·材料第45-46页
     ·主要的仪器设备第46-47页
   ·实验方法第47-48页
     ·广式腊肠微生物特征分析第47页
     ·细菌总 DNA 提取第47-48页
     ·细菌 16S rDNA V3 可变区的扩增第48页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第48页
     ·DNA 的回收测序第48页
   ·结果与分析第48-53页
     ·6 种广式腊肠的微生物特性分析第48-49页
     ·广式腊肠样细菌总 DNA 提取及 PCR 扩增结果第49-50页
     ·6 种广式腊肠中细菌的 DGGE 图谱分析第50-51页
     ·6 种广式腊肠样品细菌 16S rDNA-DGGE 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第51-52页
     ·DGGE 主要条带的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结论第55页
   ·创新点第55页
   ·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矮箕青菜贮期品质变化规律及保鲜技术研究
下一篇:白鲢鱼糜蛋白的冷冻变性机理及抗冻剂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