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第10-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2-14页 |
二、 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 | 第14-22页 |
(一) 功能性言语 | 第14-16页 |
1. 功能性言语的理论 | 第14-15页 |
2. 功能性言语的研究 | 第15-16页 |
(二)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互动 | 第16-19页 |
1.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互动的定义 | 第16页 |
2.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互动的类型与功能 | 第16-18页 |
3.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互动研究的特点 | 第18-19页 |
(三) 功能性言语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互动影响的依据 | 第19-22页 |
1. 功能性言语与基本言语 | 第19-20页 |
2. 功能性言语对交际互动的指导功能 | 第20-21页 |
3. 功能性言语指导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互动 | 第21-2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一) 研究设计 | 第22-25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3. 研究工具 | 第23-25页 |
(二) 数据采集 | 第25-28页 |
1. 课堂观察数据 | 第25-26页 |
2. 调查问卷数据 | 第26-27页 |
3. 访谈数据 | 第27-28页 |
四、 分析与讨论 | 第28-37页 |
(一) 数据分析 | 第28-33页 |
1. 教师课堂功能性言语的类型、频率和功能 | 第29-31页 |
2. 教师与学生的反馈 | 第31-33页 |
(二) 教师功能性言语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互动的促进作用 | 第33-35页 |
1. 传达信息 | 第33-34页 |
2. 解释信息 | 第34页 |
3. 自我明示 | 第34页 |
4. 人际互动 | 第34-35页 |
(三) 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 第35-37页 |
1. 教师话语 | 第35页 |
2. 学生话语 | 第35-36页 |
3. 师生课堂互动 | 第36-37页 |
五、 结论 | 第37-39页 |
(一) 结果与结论 | 第37-38页 |
(二)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前景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Ⅰ 课堂互动量化量表 | 第42-43页 |
附录Ⅱ 录音转写标注系统 | 第43-45页 |
附录Ⅲ 调查问卷(学生版) | 第45-49页 |
附录Ⅳ 访谈提纲(学生版) | 第49-51页 |
附录Ⅴ 文本分析样本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