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包装莲藕褐变特性和微生物生长预测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鲜切蔬菜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莲藕褐变的机理及防褐变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莲藕简介及产品发展前景 | 第11-12页 |
·莲藕褐变的机理 | 第12页 |
·莲藕防褐变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鲜切蔬菜中的微生物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蔬菜中的微生物的种类 | 第13-15页 |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 第15-16页 |
·蔬菜中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微生物生长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预测微生物学三级模型简介 | 第18-20页 |
·预测微生物学应用前景 | 第20-21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 | 第21-24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1页 |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莲藕的酶促褐变及储藏中相关成分变化的研究 | 第24-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24-25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莲藕 PPO 活性测定的最适波长的确定 | 第26-27页 |
·pH 值对莲藕 PPO 活性的影响 | 第27页 |
·温度对莲藕 PPO 活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底物浓度对莲藕 PPO 活性的影响 | 第28页 |
·复合抑制剂对莲藕褐变的影响 | 第28-29页 |
·莲藕储藏期间褐变相关成分的变化分析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莲藕中微生物组成初步分析及优势菌的确定 | 第34-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34-35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莲藕中微生物的初步分离 | 第38页 |
·莲藕细菌基因组 DNA 提取 | 第38-39页 |
·16S rDNA PCR 扩增 | 第39-40页 |
·PCR 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比对 | 第40-42页 |
·莲藕中菌相变化规律的研究及优势菌的确定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莲藕中主要腐败微生物生长预测模型研究 | 第44-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44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44-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5页 |
·腐败限控量的确定 | 第47-48页 |
·不同温度下植物乳杆菌的生长曲线 | 第48-49页 |
·植物乳杆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拟合 | 第49-54页 |
·剩余货架期的预测与验证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创新点分析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附录 A | 第67-70页 |
附录 B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