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 第1-22页 |
·黄酮类天然化合物及其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第13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13-15页 |
·对心血管的作用 | 第13-14页 |
·抗炎及抗免疫作用 | 第14页 |
·抗微生物作用 | 第14页 |
·对消化性溃疡的保护作用 | 第14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4-15页 |
·其它作用 | 第15页 |
·槲皮素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价值 | 第15-18页 |
·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 第16页 |
·抗癌与抗肿瘤作用 | 第16-17页 |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17页 |
·抗病毒作用 | 第17页 |
·其它作用 | 第17-18页 |
·电化学方法研究天然抗氧化物现状及进展 | 第18-19页 |
·天然抗氧化剂的电化学检测 | 第18页 |
·天然抗氧化剂的电极过程动力学探讨 | 第18-19页 |
·现场紫外可见薄层光谱电化学方法简介 | 第19-20页 |
·光谱电化学简介 | 第19页 |
·光谱电化学分类 | 第19页 |
·紫外—可见薄层光谱电化学技术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槲皮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22-31页 |
·实验部分 | 第22-24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2页 |
·试验装置图 | 第22-23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23页 |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 第23页 |
·布列顿-罗宾逊(B-R)通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23页 |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23-24页 |
·循环伏安法 | 第23页 |
·线性扫描伏安法 | 第23-24页 |
·微分脉冲伏安法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支持电解质的选择 | 第24-25页 |
·槲皮素在GCE上的CV曲线 | 第25页 |
·富集时间影响 | 第25-26页 |
·pH值对槲皮素CV曲线的影响 | 第26-27页 |
·CV曲线与扫描速度的关系 | 第27-29页 |
·槲皮素的微分脉冲伏安(DPV)曲线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槲皮素在石蜡—石墨粉末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31-39页 |
·研究电极的制作 | 第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支持电解液的选择 | 第32页 |
·CV电流峰的对应关系 | 第32-34页 |
·主氧化峰与溶液pH值的关系 | 第34-35页 |
·主伏安峰与扫描速度的关系 | 第35-36页 |
·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槲皮素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槲皮素在石蜡—石墨粉末电极上的光谱电化学行为研究 | 第39-55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9页 |
·实验装置图 | 第39页 |
·长光程薄层光谱电化学池的设计 | 第39-41页 |
·光谱电化学试验方法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4页 |
·pH值对槲皮素CV曲线影响 | 第41-42页 |
·恒电位重复扫描光谱图 | 第42-44页 |
·开路条件下的吸光度曲线 | 第44页 |
·针对第一步氧化过程的循环电势扫描吸光度—时间曲线 | 第44-47页 |
·涉及前两步氧化反应的循环电势扫描吸光度-时间曲线 | 第47-50页 |
·大范围循环电势扫描的吸光度—时间曲线 | 第50-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槲皮素在碳纳米管修饰石蜡-石墨粉末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 第55-59页 |
·概述 | 第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槲皮素在碳纳米管电极上的CV曲线 | 第55-56页 |
·富集时间的影响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