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 ·荣昌猪品种特性及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 ·荣昌猪的外貌特征 | 第11页 |
| ·荣昌猪的生活习性 | 第11页 |
| ·荣昌猪的产区 | 第11页 |
| ·荣昌猪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荣昌猪肉脂肪酶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脂肪酶的分类 | 第12-13页 |
| ·脂肪酶的水解原理 | 第13页 |
| ·脂肪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页 |
| ·脂肪酶的应用 | 第13-15页 |
| ·双水相体系 | 第15-20页 |
| ·双水相体系的定义 | 第15页 |
| ·双水相体系的组成种类 | 第15-17页 |
| ·双水相萃取体系原理 | 第17-18页 |
| ·双水相分离酶的理论依据与影响分配的主要因素 | 第18-19页 |
| ·双水相体系纯化的特点 | 第19-20页 |
|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局限与展望 | 第20页 |
| ·展望 | 第20-21页 |
| 第2章 引言 | 第21-23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双水相萃取体系的构建及相图的绘制 | 第21-22页 |
| ·荣昌猪肉脂肪酶在双水相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行为 | 第22页 |
| ·荣昌猪肉脂肪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 第22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第3章 双水相萃取荣昌猪肉脂肪酶的研究 | 第23-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41页 |
| ·PEG/无机盐双水相体系相图 | 第29-31页 |
| ·不同种类的盐对脂肪酶萃取结果的影响 | 第31页 |
| ·(NH_4)_2SO_4浓度对脂肪酶萃取结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不同分子量的PEG对脂肪酶萃取结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 ·PEG2000浓度对脂肪酶萃取结果的影响 | 第33-35页 |
| ·pH值对脂肪酶萃取结果的影响 | 第35页 |
| ·温度对脂肪酶萃取结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中性盐对脂肪酶萃取结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 ·NaCl浓度对脂肪酶萃取结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 ·粗酶液添加量对脂肪酶萃取结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 3-2.11 Na_2HP0_4二次萃取对脂肪酶分配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直线放大实验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4章 荣昌猪肉脂肪酶酶学特性的研究 | 第43-5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 ·温度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 ·荣昌猪肉脂肪酶的热稳定性 | 第46页 |
| ·脂肪酶作用的最适pH | 第46页 |
| ·pH值对脂肪酶稳定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 ·金属离子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 ·表面活性剂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 ·Ca~(2+)对脂肪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49页 |
| ·脂肪酶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1-53页 |
| ·双水相萃取分离荣昌猪肉脂肪酶 | 第51页 |
| ·荣昌猪肉脂肪酶的酶学特性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