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船舶极限强度计算的逐步破坏法程序设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和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直接计算法 | 第12-13页 |
| ·非线性有限元法 | 第13页 |
| ·逐步破坏法 | 第13-14页 |
| ·ISUM计算方法 | 第14-16页 |
| ·模型实验方法 | 第16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加筋板单元平均应力应变关系 | 第18-32页 |
| ·引言 | 第18-19页 |
| ·RAHMAN法基本原理 | 第19-24页 |
| ·基本假定 | 第19页 |
| ·受拉单元和硬角单元 | 第19-20页 |
| ·受压单元 | 第20-24页 |
| ·(CSR-JBP)计算方法 | 第24-29页 |
| ·基本假定 | 第24-25页 |
| ·弹塑性破坏 | 第25页 |
| ·梁柱屈曲 | 第25-26页 |
| ·扭转屈曲 | 第26-27页 |
| ·翼板/折边剖面的加强筋腹板的局部屈曲 | 第27-28页 |
| ·扁钢制成的加强筋腹板的局部屈曲 | 第28页 |
| ·板材屈曲 | 第28-29页 |
| ·算例分析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加筋板单元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32-44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 ·材料属性 | 第32页 |
| ·计算模型的边界条件 | 第32-33页 |
| ·初始变形 | 第33-34页 |
|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34-42页 |
| ·板和筋柔度系数的影响 | 第34-36页 |
| ·强框架间距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37-40页 |
| ·侧向应力的影响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4章 逐步破坏法程序设计 | 第44-53页 |
| ·引言 | 第44-45页 |
| ·舯剖面单元划分方法 | 第45-46页 |
| ·程序迭代方法 | 第46页 |
| ·插值方法 | 第46-50页 |
| ·程序功能介绍 | 第50-51页 |
| ·输入信息 | 第50-51页 |
| ·输出信息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算例及结果分析 | 第53-66页 |
| ·引言 | 第53-54页 |
| ·实船算例1 | 第54-58页 |
| ·实船算例2 | 第58-61页 |
| ·实船算例3 | 第61-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总结 | 第66-67页 |
| ·论文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