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丁酸香叶酯的酶法合成 | 第8-10页 |
1.1.1 丁酸香叶酯的功能和来源 | 第8页 |
1.1.2 丁酸香叶酯的合成方法 | 第8页 |
1.1.3 脂肪酶概述 | 第8-9页 |
1.1.4 脂肪酶的固定化 | 第9-10页 |
1.1.5 脂肪酶催化合成丁酸香叶酯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1.2 非水相体系中脂肪酶的催化动力学 | 第10-13页 |
1.2.1 非水相体系中脂肪酶作用的特点 | 第10-11页 |
1.2.2 脂肪酶的结构 | 第11-12页 |
1.2.3 脂肪酶的“盖子” | 第12页 |
1.2.4 脂肪酶催化酯化反应的动力学 | 第12-13页 |
1.3 酶催化连续反应 | 第13-15页 |
1.3.1 搅拌式反应器 | 第13页 |
1.3.2 固定床反应器 | 第13-14页 |
1.3.3 流化床反应器 | 第14页 |
1.3.4 膜式反应器 | 第14页 |
1.3.5 连续反应器的工业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1.4 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2.1 材料与设备 | 第16页 |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6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1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6-21页 |
2.2.1 游离酶合成丁酸香叶酯 | 第16页 |
2.2.2 丁酸香叶酯的分离鉴定 | 第16-17页 |
2.2.3 气相色谱定量检测丁酸香叶酯 | 第17页 |
2.2.4 CRL催化合成丁酸香叶酯的动力学研究 | 第17-18页 |
2.2.5 脂肪酶的固定化 | 第18-19页 |
2.2.6 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 | 第19页 |
2.2.7 丁酸香叶酯的连续合成 | 第19-2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1-43页 |
3.1 产物的分离、表征与定量测定 | 第21-22页 |
3.1.1 FT-IR鉴定 | 第21页 |
3.1.2 NMR鉴定 | 第21-22页 |
3.1.3 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 | 第22页 |
3.2 游离褶皱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合成丁酸香叶酯的条件优化 | 第22-27页 |
3.2.1 溶剂的选择 | 第23-24页 |
3.2.2 CRL与Novozym435的比较 | 第24页 |
3.2.3 加酶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4 分子筛添加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25页 |
3.2.5 底物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6 最适条件结果验证 | 第26-27页 |
3.3 非水相体系中褶皱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酯合成的反应机制及动力学 | 第27-30页 |
3.3.1 反应初速率的确定 | 第27页 |
3.3.2 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确定 | 第27-28页 |
3.3.3 反应动力学方程的确定 | 第28-30页 |
3.4 褶皱假丝酵母脂肪酶的固定化 | 第30-36页 |
3.4.1 固定化载体的选择 | 第30-32页 |
3.4.2 固定化时间对固定化率的影响 | 第32页 |
3.4.3 酶液浓度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3.4.4 pH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5 温度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6 最适固定化条件结果验证 | 第35-36页 |
3.5 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 | 第36-38页 |
3.5.1 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 第36-37页 |
3.5.2 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 | 第37页 |
3.5.3 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稳定性 | 第37-38页 |
3.6 丁酸香叶酯的连续合成 | 第38-43页 |
3.6.1 临界流化速度的估算 | 第38页 |
3.6.2 床层膨胀比的确定 | 第38-39页 |
3.6.3 平均停留时间对连续反应酯化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6.4 底物浓度对连续反应酯化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3.6.5 最适条件结果验证 | 第41页 |
3.6.6 丁酸香叶酯的工业分离方法初探 | 第41-43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主要结论 | 第43-44页 |
展望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Ⅰ:丁酸香叶酯H谱 | 第50-51页 |
附录Ⅱ:丁酸香叶酯C谱 | 第51-52页 |
附录Ⅲ: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