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文献综述法 | 第13页 |
二、对比分析法 | 第13页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13页 |
四、访谈调查法 | 第13页 |
第五节 语料来源 | 第13-15页 |
一、母语为汉语的语用者语料(本体语料)选取 | 第13页 |
二、英文相关语料选取 | 第13-14页 |
三、汉语高频常用多义动词的选取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汉英多义动词的语义比较分析 | 第15-55页 |
第一节 汉语2个义项数的动词与相关英语动词的比较 | 第15-19页 |
一、义项数对比情况 | 第15页 |
二、各个义项的语义对比 | 第15-19页 |
第二节 汉语3个义项数的动词与相关泰语动词的比较 | 第19-25页 |
一、义项数对比情况 | 第19页 |
二、各个义项的语义对比 | 第19-25页 |
第三节 汉语4个义项数的动词与相关英语动词的比较 | 第25-30页 |
一、义项数对比情况 | 第25-26页 |
二、各个义项的语义对比 | 第26-30页 |
第四节 汉语5个义项数的动词与相关英语动词的比较 | 第30-37页 |
一、义项数对比情况 | 第30-31页 |
二、各个义项的语义对比 | 第31-37页 |
第五节 汉语6个义项数的动词与相关英语动词的比较 | 第37-45页 |
一、义项数对比情况 | 第37-38页 |
二、各个义项的语义对比 | 第38-45页 |
第六节 汉语7个及7个以上义项数的动词与相关英语动词的比较 | 第45-55页 |
一、义项数对比情况 | 第45-46页 |
二、各个义项的语义对比 | 第46-55页 |
第二章 汉英多义动词义项习得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55-70页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第55页 |
第二节 汉语不同义项数多义动词的习得调查与分析 | 第55-66页 |
一、汉语2个义项数动词的习得调查与分析 | 第55-57页 |
二、汉语3个义项数动词的习得调查与分析 | 第57-59页 |
三、汉语4个义项数动词的习得调查与分析 | 第59-61页 |
四、汉语5个义项数动词的习得调查与分析 | 第61-62页 |
五、汉语6个义项数动词的习得调查与分析 | 第62-64页 |
六、汉语7个及7个以上义项数动词的习得调查与分析 | 第64-66页 |
第三节 汉语多义动词习得总体情况的分析 | 第66-70页 |
一、汉语18个动词的正确率总体分析 | 第66-67页 |
二、汉语18个动词的差异显著性总体分析 | 第67-68页 |
三、义项的实际使用数量分析 | 第68-70页 |
第三章 英美留学生习得汉语动宾短语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70-77页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分析 | 第70页 |
第二节 留学生习得多义动词带宾短语的接受性能力测试调查 | 第70-75页 |
一、接受性能力调查统计 | 第70-74页 |
二、接受性调查分析 | 第74-75页 |
第三节 留学生习得多义动词带宾短语的产出性能力测试调查 | 第75-77页 |
一、产出性能力调查统计 | 第75页 |
二、产出性能力测试分析 | 第75-77页 |
第四章 英美国家留学生汉语动宾短语教学对策 | 第77-80页 |
一、在重视词汇量扩展的基础上,也应相应地重视各词汇深度的习得 | 第77-78页 |
二、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动宾短语的教学 | 第78页 |
三、产出性能力发展与接受性能力发展并重 | 第78-80页 |
结语 | 第80-82页 |
一、本文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 | 第80页 |
二、本文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附录 | 第84-98页 |
成果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