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吉尔吉斯斯坦学生汉语补语习得偏误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5-7页
引言第7-9页
    (一) 研究缘由第7页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8页
    (三) 研究内容第8页
    (四) 研究对象第8-9页
一、 文献回顾第9-14页
    (一) 研究综述第9-11页
        1. 汉语补语系统习得研究第9页
        2. 单个补语结构习得研究第9-10页
        3. 汉语补语与其他语言对比研究第10-11页
    (二) 汉语补语分类第11-14页
        1. 主要分类第11-12页
        2. 本文采用的补语分类第12-14页
二、 理论依据第14-16页
    (一) 对比分析理论第14页
    (二) 偏误分析理论第14-16页
三、 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一) 语料收集法第16页
    (二) 问卷调查法第16-17页
四、 汉语补语及其在俄语中的相关表达第17-22页
    (一) 情态补语的表达第17-18页
    (二) 程度补语的表达第18-19页
    (三) 趋向补语的表达第19-20页
    (四) 时量补语的表达第20页
    (五) 比较数量补语的表达第20页
    (六) 结果补语的表达第20-21页
    (七) 动量补语的表达第21页
    (八) 可能补语的表达第21-22页
五、 结果与讨论第22-47页
    (一) 偏误分析第22-40页
        1. 语料分析第22-29页
        2. 问卷分析第29-40页
    (二) 偏误原因第40-43页
        1.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第40-41页
        2. 学习策略的影响第41-42页
        3. 教师的影响第42-43页
        4. 教材的影响第43页
    (三) 教学建议第43-47页
        1. 教学方面第43-44页
        2. 学习策略方面第44-45页
        3. 教师方面第45页
        4. 教材方面第45-47页
结论第47-49页
注释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量词的模糊性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启示
下一篇:中亚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