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 七十年代以前,还没有人对它进行过专门研究,也没有使用“惯用语”这名称。 | 第10页 |
2. 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来看,目前学界关于对外汉语惯用语研究的成果也较少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1-12页 |
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一、 汉语惯用语及其教学 | 第12-19页 |
(一) 汉语惯用语的定义 | 第12-14页 |
(二) 汉语惯用语的特征 | 第14-17页 |
1. 汉语惯用语的结构特征 | 第14-15页 |
2. 汉语惯用语的语义特征 | 第15-16页 |
3.汉语惯用语的语用特征 | 第16-17页 |
(三) 汉语惯用语的来源 | 第17-18页 |
1. 出自日常生活的各个行业 | 第17页 |
2. 出自于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 | 第17页 |
3. 出自各地区的方言 | 第17页 |
4. 出自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 | 第17-18页 |
(四)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 | 第18-19页 |
1. 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的重要性 | 第18页 |
2. 新疆高校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中的汉语惯用语调查 | 第18-19页 |
二、 中亚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情况调查 | 第19-24页 |
(一) 调查对象 | 第19-20页 |
(二) 调查的汉语惯用语范围及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0-22页 |
1. 调查的汉语惯用语范围 | 第20-22页 |
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2页 |
(三) 问卷调查的结果 | 第22-24页 |
三、 中亚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 | 第24-29页 |
(一) 中亚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的类型 | 第24-27页 |
1.汉语惯用语的语义理解偏误 | 第24-25页 |
2.汉语惯用语的语法结构偏误 | 第25-27页 |
3.汉语惯用语的语用偏误 | 第27页 |
(二) 中亚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的原因 | 第27-29页 |
1. 主观原因 | 第27-28页 |
2. 客观原因 | 第28-29页 |
四、 针对中亚留学生汉语惯用语教学的对策 | 第29-36页 |
(一) 汉语惯用语的语义讲解对策 | 第29-32页 |
1. 形象释义法 | 第30页 |
2. 追溯根源法 | 第30-31页 |
3. 词汇分析法 | 第31-32页 |
4. 直接讲义法 | 第32页 |
(二) 汉语惯用语语法结构讲解对策 | 第32-33页 |
1. 构词讲解法 | 第32-33页 |
2. 归纳总结法 | 第33页 |
3. 偏误预讲法 | 第33页 |
(三) 汉语惯用语语用讲解对策 | 第33-36页 |
1.感情色彩剖析法 | 第34页 |
2. 设置语境法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注释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