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民族歌剧女性角色的悲剧美--以几首悲情唱段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7页 |
(二)研究领域 | 第7-9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中国民族歌剧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17页 |
(一)民族歌剧萌芽及早期探索 | 第11-14页 |
(二)中国民族歌剧的成长期 | 第14-15页 |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歌剧发展 | 第15-17页 |
二、中国民族歌剧悲情唱段创作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 第17-68页 |
(一)悲情唱段创作意识的萌芽 | 第17-27页 |
关于《恨似高山仇似海》 | 第17-27页 |
(二)悲情唱段意识的形成 | 第27-53页 |
关于《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 第27-40页 |
关于《五洲人民齐欢笑》 | 第40-53页 |
(三)悲情唱段创作意识的发展 | 第53-68页 |
关于《万里春色满家园》 | 第53-68页 |
三、悲情唱段的音乐特征 | 第68-82页 |
(一)悲情唱段中的音乐主题 | 第68-73页 |
(二)悲情唱段中的戏曲元素 | 第73-82页 |
四、民族歌剧中女性角色艺术形象的悲剧美 | 第82-85页 |
(一)女性角色的悲剧形象在民族歌剧中的表现 | 第82-83页 |
(二)女性角色悲剧美形象在民族歌剧中的意义 | 第83-85页 |
结语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感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