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来华留学生《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有效教学探究--以广西大学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及缘由第10-14页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2.1 理论贡献第14页
        1.2.2 实践价值第14-15页
    1.3 研究综述第15-19页
        1.3.1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第15-16页
        1.3.2 国内有效教学研究第16-17页
        1.3.3 对外汉语有效教学研究第17-18页
        1.3.4 留学生《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有效教学研究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及说明第19-20页
2 有效教学相关理论依据探讨第20-29页
    2.1 有效教学的内涵及特征第20-21页
    2.2 有效教学的标准第21-27页
        2.2.1 国外有效教学标准——以美国为代表第21-25页
        2.2.2 国内有效教学标准第25-27页
    2.3 国际汉语教学界现行课程大纲里的理论依据第27-29页
3 广西大学留学生《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现状及教学反思第29-37页
    3.1 课程现状第29-30页
    3.2 留学生的需求及分析第30-33页
    3.3 任课教师的教学反思第33-37页
        3.3.1 关于课堂讲授及师生相处第33-34页
        3.3.2 关于整体的课堂面貌及课堂组织风格第34-35页
        3.3.3 对教材的意见及建议第35页
        3.3.4 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第35-37页
4 《中国近现代史》课堂有效教学相关要素的讨论与分析第37-59页
    4.1 《中国近现代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总要求第37-38页
        4.1.1 有效果:课程目标达成第37页
        4.1.2 有效用:教学内容实用第37-38页
        4.1.3 有效率:课堂有效率第38页
    4.2 《中国近现代史》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第38-41页
        4.2.1 学生基本能读懂教材第38-39页
        4.2.2 教师的教学语言易于学生理解第39页
        4.2.3 学生对历史观点问题不困惑不反感第39-40页
        4.2.4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第40页
        4.2.5 学生愿意参与课堂讨论第40-41页
        4.2.6 和谐友好、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第41页
    4.3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有效教学标准框架的拟制及说明第41-51页
        4.3.1 拟制的标准框架第41-44页
        4.3.2 对标准框架的说明第44-49页
        4.3.3 框架标准与《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关联第49-51页
    4.4 同行的评价及分析第51-52页
    4.5 完善标准的再次探讨第52-55页
    4.6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标准框架之再拟第55-59页
5 留学生《中国近现代史》有效教学的建议第59-66页
    5.1 体现课程特色的教学内容编排第59-62页
    5.2 多媒体资源的改进与利用第62-63页
    5.3 教师个人素质能力第63页
    5.4 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第63-64页
    5.5 教学组织与活动第64-65页
    5.6 针对性与建设性并重的考核形式第65-66页
6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中高级短期班综合课语块教学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CLS署期项目为例
下一篇:近二十年我国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