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2-24页 |
1.1 求职结果 | 第12-14页 |
1.1.1 求职结果的概念和测量 | 第12-13页 |
1.1.2 求职结果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 生涯心理资源 | 第14-17页 |
1.2.1 生涯心理资源的概念 | 第14页 |
1.2.2 生涯心理资源的测量 | 第14-15页 |
1.2.3 生涯心理资源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1.2.4 生涯心理资源的后果变量 | 第16-17页 |
1.3 人力资本 | 第17-19页 |
1.3.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18页 |
1.3.2 大学生人力资本的概念 | 第18页 |
1.3.3 人力资本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1.4 求职自我效能感 | 第19-21页 |
1.4.1 求职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 第19页 |
1.4.2 测量求职自我效能感的工具 | 第19-20页 |
1.4.3 求职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1.5 求职行为 | 第21-24页 |
1.5.1 求职行为的概念 | 第21页 |
1.5.2 求职行为的理论模型 | 第21-22页 |
1.5.3 求职行为的测量 | 第22页 |
1.5.4 求职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 | 第24-28页 |
2.1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 第24页 |
2.2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2.3 研究假设 | 第25-26页 |
2.3.1 生涯心理资源与求职结果的关系 | 第25页 |
2.3.2 人力资本与求职结果的关系 | 第25-26页 |
2.3.3 求职自我效能感、求职行为在人力资本和求职结果的中介作用 | 第26页 |
2.4 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2.4.1 理论意义 | 第26-27页 |
2.4.2 实践意义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研究过程 | 第28-30页 |
3.1 研究被试 | 第28页 |
3.2 研究工具 | 第28-29页 |
3.2.1 生涯心理资源问卷 | 第28-29页 |
3.2.2 人力资本问卷 | 第29页 |
3.2.3 求职结果问卷 | 第29页 |
3.2.4 求职自我效能问卷 | 第29页 |
3.2.5 求职行为问卷 | 第29页 |
3.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30-38页 |
4.1 各研究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30-32页 |
4.1.1 各研究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 | 第30页 |
4.1.2 各研究变量在学历上的差异 | 第30-31页 |
4.1.3 各研究变量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 | 第31-32页 |
4.2 生涯心理资源、人力资本对求职结果的影响 | 第32-38页 |
4.2.1 生涯心理资源、人力资本、求职自我效能感、求职行为和求职结果的相关分析 | 第32-34页 |
4.2.2 求职自我效能感和求职行为在生涯心理资源和求职结果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分析与检验 | 第34-35页 |
4.2.3 求职自我效能感和求职行为在人力资本和求职结果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分析与检验 | 第35-38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38-44页 |
5.1 各研究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38-40页 |
5.1.1 各个研究变量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 第38页 |
5.1.2 各个研究变量在学历上的差异 | 第38-39页 |
5.1.3 各个研究变量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 | 第39-40页 |
5.2 生涯心理资源对求职结果的影响机制 | 第40-41页 |
5.2.1 生涯心理资源、求职自我效能感、求职行为和求职结果的关系 | 第40-41页 |
5.2.2 求职自我效能感、求职行为在生涯心理资源和求职结果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 第41页 |
5.3 人力资本对求职结果的影响机制 | 第41-44页 |
5.3.1 人力资本、求职自我效能感、求职行为和求职结果的关系 | 第41-42页 |
5.3.2 求职自我效能感和求职行为在人力资本和求职结果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 第42-44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44-46页 |
6.1 本研究的结论 | 第44页 |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44-45页 |
6.3 本研究的建议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附录 | 第52-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