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1.1.1 个人经历:我是一名学前教育跨学科背景硕士 | 第10页 |
1.1.2 面对现状:学前教育跨学科背景硕士专业成长指向不明晰 | 第10-11页 |
1.1.3 现实需要:研究学前教育跨学科背景硕士专业成长的必要性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3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3.1 专业成长 | 第12-13页 |
1.3.2 学前教育专业硕士 | 第13-14页 |
1.3.3 学前教育跨学科背景硕士研究生 | 第14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4.1 跨学科背景硕士研究生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2 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3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4 已有研究现状的思考 | 第21-22页 |
1.5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2-26页 |
1.5.1 知识迁移理论 | 第22页 |
1.5.2 教师主体性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1.5.3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 第23-24页 |
1.5.4 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理论 | 第24-26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26-32页 |
2.1 研究的具体问题 | 第26页 |
2.2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26-27页 |
2.3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27页 |
2.4 获取资料的方法 | 第27-29页 |
2.4.1 访谈法 | 第27-28页 |
2.4.2 观察法 | 第28页 |
2.4.3 实物分析法 | 第28-29页 |
2.5 研究的思路 | 第29-30页 |
2.6 研究的效度、推广度、伦理道德问题 | 第30-32页 |
2.6.1 效度问题 | 第30页 |
2.6.2 推广度问题 | 第30页 |
2.6.3 伦理道德问题 | 第30-32页 |
第3章 学前教育跨学科背景硕士专业成长的个案叙事 | 第32-60页 |
3.1 关于A同学 | 第32-40页 |
3.1.1 “门外汉”在学习中的适应与成长 | 第32-34页 |
3.1.2 在摸索中,找到适合的方向 | 第34-35页 |
3.1.3 在找工作中遭遇瓶颈 | 第35-37页 |
3.1.4 在研究中突破和超越 | 第37-39页 |
3.1.5 A同学的专业成长状态分析 | 第39-40页 |
3.2 关于B同学 | 第40-48页 |
3.2.1 三十年之后的“零起点” | 第40-42页 |
3.2.2 压力与我共成长 | 第42-43页 |
3.2.3 且行且反思 | 第43-46页 |
3.2.4 做更好的自己 | 第46-47页 |
3.2.5 B同学的专业成长状态分析 | 第47-48页 |
3.3 关于C同学 | 第48-60页 |
3.3.1 学习中的“路人甲” | 第49-51页 |
3.3.2 渐入佳境,迎接彩虹 | 第51-52页 |
3.3.3 初为人师,实习中成长的印记 | 第52-57页 |
3.3.4 破茧成蝶,成长的蜕变 | 第57-59页 |
3.3.5 C同学的专业成长状态分析 | 第59-60页 |
第4章 三位学前教育跨学科背景硕士专业成长的特征分析 | 第60-68页 |
4.1 三位学前教育跨学科背景硕士专业成长的个性特征 | 第60-63页 |
4.1.1 跨考动机不同 | 第60-61页 |
4.1.2 学科背景不同 | 第61页 |
4.1.3 职业规划不同 | 第61-62页 |
4.1.4 专业成长途径不同 | 第62-63页 |
4.2 三位学前教育跨学科背景硕士专业成长的共性特征 | 第63-68页 |
4.2.1 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 | 第63页 |
4.2.2 一致的专业认同意识 | 第63-64页 |
4.2.3 薄弱的专业知识 | 第64页 |
4.2.4 欠缺的专业技能 | 第64-65页 |
4.2.5 不足的科学研究能力 | 第65-68页 |
第5章 促进学前教育跨学科背景硕士专业成长的启示 | 第68-76页 |
5.1 增强自身成长意识是促进其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 | 第68-73页 |
5.1.1 结合学科背景知识,发挥学科背景优势 | 第68-69页 |
5.1.2 聚焦学前特点,培养专业认同意识 | 第69-70页 |
5.1.3 坚持自主学习,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 第70-71页 |
5.1.4 完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第71-72页 |
5.1.5 主动规划成长,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 第72-73页 |
5.2 外部因素的支持是促进其专业成长的有力保障 | 第73-76页 |
5.2.1 导师引领,注重研究能力培养 | 第73-74页 |
5.2.2 校方支持,开展教育实习 | 第74页 |
5.2.3 校所联合培养,提高研究生质量 | 第74-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