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介入职业专科院校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行动研究--以西安市X学校“收获 成长小组”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1.3.1 文献法 | 第9-10页 |
1.3.2 访谈法 | 第10页 |
1.3.3 参与观察法 | 第10页 |
1.3.4 小组工作方法 | 第10-11页 |
1.4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4.1 国内相关文献述评 | 第11-12页 |
1.4.2 国外相关文献述评 | 第12-13页 |
1.5 本研究可能有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1.5.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13页 |
1.5.2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13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13-1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1.1 小组工作 | 第13-14页 |
2.1.2 人际交往 | 第14页 |
2.1.3 中职学校 | 第14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2.2.1 有关青少年(中职生)发展的理论 | 第15页 |
2.2.2 社会化理论 | 第15-16页 |
2.2.3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中职院校新生人际交往障碍及原因分析 | 第18-26页 |
3.1 小组的基本情况 | 第18-20页 |
3.2 中职新生的人际交往障碍及需求 | 第20-24页 |
3.2.1 人际交往能力差 | 第20页 |
3.2.2 理财能力差 | 第20-21页 |
3.2.3 与异性交往观念偏差 | 第21-22页 |
3.2.4 自信心的缺乏 | 第22-23页 |
3.2.5 情绪控制力差 | 第23-24页 |
3.2.6 不善于倾听 | 第24页 |
3.3 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原因 | 第24-26页 |
3.3.1 个人因素 | 第24-25页 |
3.3.2 家庭因素 | 第25页 |
3.3.3 社会因素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介入过程及其反思 | 第26-40页 |
4.1 组员招募 | 第26页 |
4.2 小组活动进程 | 第26-40页 |
4.2.1 第一次小组活动 | 第26-28页 |
4.2.2 第二次小组活动 | 第28-32页 |
4.2.3 第三次小组活动 | 第32-36页 |
4.2.4 第四次小组活动 | 第36-37页 |
4.2.5 第五次小组活动 | 第37-40页 |
第五章 研究总结及反思 | 第40-44页 |
5.1 活动时遇到的困难 | 第40页 |
5.2 结论与反思 | 第40-44页 |
5.2.1 开展中职生人际关系入学教育 | 第41页 |
5.2.2 注重中职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 | 第41页 |
5.2.3 推进小组工作介入中职生人际关系 | 第41页 |
5.2.4 推动制度方面改革,挖掘社会资源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