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缩写符号 | 第14-15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6-40页 |
1 肉与健康的关系 | 第16-18页 |
1.1 肉的营养作用 | 第16-17页 |
1.2 过量食肉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 第17-18页 |
1.3 膳食推荐指南对肉类食品摄入的建议 | 第18页 |
2 膳食蛋白来源和功能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2.1 膳食蛋白来源 | 第19-20页 |
2.2 膳食蛋白质的质量评价方法 | 第20-21页 |
2.3 膳食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3 营养基因组学方法 | 第24-27页 |
3.1 营养基因组学概念 | 第24页 |
3.2 营养基因组学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4 实验设计 | 第27-29页 |
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7页 |
4.2 工作假说与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4.3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40页 |
下篇 研究报告 | 第40-112页 |
第一章 摄食不同肉蛋白、大豆蛋白与酪蛋白对大鼠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0-7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0-51页 |
1.1 肉蛋白粉的制备 | 第40-41页 |
1.2 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去除 | 第41页 |
1.3 蛋白粉的营养成分的检测 | 第41-45页 |
1.4 饲料的配制 | 第45页 |
1.5 饲料氨基酸组成的检测 | 第45-5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1-53页 |
2.1 大鼠饲养与采样 | 第51页 |
2.2 日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 | 第51页 |
2.3 附睾脂肪重和肝脏重 | 第51页 |
2.4 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 | 第51-52页 |
2.5 血液指标 | 第52页 |
2.6 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3-64页 |
3.1 日采食量、日增重 | 第53-55页 |
3.2 脂肪组织重和肝脏脂肪含量 | 第55-57页 |
3.3 血液指标 | 第57-64页 |
4 讨论 | 第64-68页 |
5 小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第二章 摄食不同肉蛋白、大豆蛋白与酪蛋白对大鼠肝脏转录组的影响 | 第74-9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4-75页 |
1.1 肉蛋白粉的制备 | 第74页 |
1.2 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去除 | 第74页 |
1.3 蛋白粉营养成分的检测 | 第74页 |
1.4 饲料配制 | 第74-75页 |
1.5 饲料氨基酸组成的检测 | 第7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2.1 大鼠饲养与采样 | 第75页 |
2.2 RNA-seq转录组测序 | 第75页 |
2.3 差异基因分析 | 第75-76页 |
2.4 基因通路富集分析 | 第76页 |
2.5 预测上游调节因子 | 第7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6-89页 |
3.1 差异表达基因 | 第76-78页 |
3.2 基因功能分析结果 | 第78-84页 |
3.3 上游调节因子 | 第84-89页 |
4 讨论 | 第89-91页 |
5 小结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第三章 摄食不同肉蛋白、大豆蛋白与酪蛋白对大鼠肝脏蛋白组的影响 | 第96-11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96-97页 |
1.1 肉蛋白粉的制备 | 第96页 |
1.2 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去除 | 第96页 |
1.3 蛋白粉营养成分的检测 | 第96页 |
1.4 饲料配制 | 第96页 |
1.5 饲料氨基酸组成的检测 | 第96-9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97-100页 |
2.1 大鼠饲养与采样 | 第97页 |
2.2 iTRAQ蛋白组检测 | 第97-98页 |
2.3 差异蛋白分析 | 第98-99页 |
2.4 蛋白通路富集分析 | 第99页 |
2.5 预测上游调节因子 | 第99页 |
2.6 定量PCR验证上游调节因子 | 第99-10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6页 |
3.1 差异表达蛋白 | 第100页 |
3.2 蛋白功能分析结果 | 第100-104页 |
3.3 上游调节因子 | 第104-105页 |
3.4 定量PCR验证上游调节因子 | 第105-106页 |
4 讨论 | 第106-109页 |
5 小结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2页 |
全文结论 | 第112-114页 |
创新说明 | 第114-116页 |
工作展望 | 第116-118页 |
附录 | 第118-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支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