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英国来华外交官汉语教材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页 |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近代英国来华外交官汉语教材编写的时代背景 | 第16-20页 |
·近代中国面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状 | 第16页 |
·汉语学习与汉语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威妥玛相关介绍 | 第18-19页 |
·翟理斯相关介绍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威妥玛所编著的汉语教材分析 | 第20-41页 |
·教材综述 | 第20-21页 |
·语料特征与性质 | 第21-22页 |
·教材特点 | 第22-41页 |
·语音系统 | 第22-29页 |
·汉字、词汇教学 | 第29-34页 |
·语法教学 | 第34-37页 |
·文化取向 | 第37-41页 |
第四章 翟理斯所编著的汉语教材分析 | 第41-54页 |
·翟理斯《无师自明》 | 第41-47页 |
·注音系统 | 第41-44页 |
·词汇系统 | 第44-45页 |
·语法特点 | 第45页 |
·“句子本位” | 第45-46页 |
·启示 | 第46-47页 |
·翟理斯《百个最好的汉字》 | 第47-54页 |
·汉字选择方法 | 第48-50页 |
·教学方法 | 第50-53页 |
·对现代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威妥玛与翟理斯所编汉语教材述评 | 第54-59页 |
·教学因素分析 | 第54-55页 |
·汉语教材特点分析 | 第55-57页 |
·教材对各语言要素和汉字的处理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汉语教材编写原则的应用性思考 | 第59-62页 |
·针对性 | 第59页 |
·实用性 | 第59-60页 |
·科学性 | 第60页 |
·趣味性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注释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