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初级学习者语义协商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语义协商和研究背景 | 第10-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第二节 语义协商的定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语义协商研究的发展背景 | 第11-16页 |
·语义协商研究的起步阶段 | 第11-14页 |
·语义协商研究的发展期 | 第14-15页 |
·语义协商的成熟阶段 | 第15-16页 |
第四节 国内关于语义协商的研究 | 第16-18页 |
·英语学习中语义协商类型的初探 | 第16页 |
·不同学习水平对学习者之间语义协商的影响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18-24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数据收集 | 第18-20页 |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语料收集方式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分析框架 | 第20-24页 |
·语义协商的分类 | 第20-21页 |
·语义协商的效用分析 | 第21-24页 |
第三章:研究分析及其讨论 | 第24-33页 |
第一节 语义协商的类型及分布 | 第24-26页 |
第二节 任务类型对语义协商的影响 | 第26-28页 |
第三节 语义协商的效度分析 | 第28-31页 |
·可理解性输入 | 第28-29页 |
·可理解性输出 | 第29页 |
·选择性注意 | 第29-31页 |
第四节 总结 | 第31-33页 |
·不同任务对语义协商的影响 | 第31页 |
·语义协商三种效度的相关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结论及启示 | 第33-37页 |
第一节 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对任务的选择和使用 | 第33-35页 |
·教师对课程的设计 | 第33-34页 |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结语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1 | 第39-41页 |
附录2 | 第41-43页 |
附录3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