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22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6-18页
 第二节 相关研究概况第18-19页
 第三节 本文内容和框架第19-20页
 第四节 本文所用的语料第20-22页
第二章 汉语传信语气词"嘛"和"呗"第22-43页
 第一节 研究的出发点第22-27页
     ·问题的出发点第22-23页
     ·研究范围第23-24页
     ·"嘛"和"呗"的核心语气义第24-27页
 第二节 "嘛"和"呗"的语义差别第27-29页
 第三节 "嘛"和"呗"的句法差别第29-36页
     ·"嘛"和"呗"的句类分布第29-31页
     ·"嘛"和"呗"与句中其他成分的搭配差异第31-34页
     ·互换的句法条件第34-36页
 第四节 "嘛"和"呗"的语用差别第36-42页
     ·充当话题标记的功能第36-38页
     ·说理和道情第38-39页
     ·在话轮中的位置第39-40页
     ·"嘛"和"呗"的语篇分析第40-41页
     ·"嘛"和"呗"在不同文体中的分布第41-42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用于假设句末的语气词"吧"和"呢"第43-76页
 第一节 语气词"吧"、"呢"的基本意义界定第43-51页
     ·前贤论述第43-46页
     ·本章的研究范围第46-48页
     ·语气词"吧"、"呢"所在假设句假设意义的来源第48-51页
 第二节 语气词"吧"、"呢"在假设分句中的隐现条件第51-61页
     ·"吧"与"呢"在假设句中的分布第51-58页
     ·"吧"与"呢"在假设分句末的省略情况第58-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三节 带语气词"吧"与"呢"的假设句的区别第61-69页
     ·语义上的区别第61-65页
     ·形式上的区别第65-68页
     ·功能上的差别第68-69页
 第四节 用于假设句末的"吧"和"呢"的替换条件第69-70页
     ·句法条件第69-70页
     ·语义解释第70页
 第五节 带语气词"吧"和"呢"的假设句的功能比较及解释第70-71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七节 余论第72-76页
     ·用在假设分句末的语气词"吧"和表列举的"吧"的关系第73页
     ·用于特指简略问的"呢"和用于假设句末的"呢"的关系第73页
     ·在假设分句末做话题标记的"吧"和"呢"第73-75页
     ·为什么假设分句末用语气词"吧"、"呢"表示停顿第75-76页
第四章 语气副词"幸亏"与"好在"的差异第76-102页
 第一节 研究的立足点第76-78页
 第二节 "幸亏"和"好在"的相同点第78-84页
     ·句法位置相同第79-80页
     ·都不能独立使用第80-81页
     ·语义结构相同第81-82页
     ·原因与结果第82-84页
 第三节 "幸亏"与"好在"的差异第84-100页
     ·NP与VP第84-86页
     ·惯常条件和偶然条件第86-89页
     ·"幸亏"与"好在"预期类型差别第89-97页
     ·"幸亏"句与"好在"句情态意义不同第97-99页
     ·"幸亏"与"好在"的语体特点第99-100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五章 语气副词"原来"和"其实"辨析第102-129页
 第一节 前人的研究第102-103页
 第二节 "原来"和"其实"的相同点第103-108页
     ·语义上都有"后文所言为真"的意思第103-104页
     ·出现的语体基本相同第104页
     ·篇章功能基本相同第104-108页
     ·在话轮中的位置第108页
 第三节 "原来"和"其实"的差异第108-125页
     ·语义差异第108-113页
     ·句法差异第113-122页
     ·功能差异第122-125页
 第四节 "原来"和"其实"的替换条件第125-127页
     ·表已然事件的否定句中可互换第125页
     ·前有认识义动词时可互换第125页
     ·补语中的"其实"不能换为"原来第125-126页
     ·感叹句中的"原来"不能换为"其实"第126页
     ·"原来"句前后有疑问句时不能换为"其实"第126页
     ·某些固定判断句中的"原来"不能换为"其实"第126页
     ·其他不能替换的情形第126-127页
     ·转折复句中倾向于用"其实"第127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第六章 结语第129-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
下一篇: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