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古代语法(文言语法)论文

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0页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第18-22页
     ·"情态"的定义:已有的认识和本文的界定第18-21页
     ·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的范围第21-22页
 第二节 汉语情态副词研究的现状第22-26页
     ·情态副词的句法表现第22-24页
     ·情态副词的话语功能第24-26页
     ·情态副词的历史演变第26页
 第三节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26-27页
 第四节 本文使用的语料第27-30页
     ·传世文献第27-28页
     ·出土文献第28-30页
第二章 反预期副词第30-46页
 第一节 引言第30-31页
     ·评价情态、"反预期"的定义第30页
     ·先秦汉语表反预期的语法手段第30-31页
     ·本章的任务第31页
 第二节 反预期副词的句法表现第31-36页
     ·句中的位置第31页
     ·[副词-情态动词]组合第31-32页
     ·根句、嵌套句第32页
     ·句类分布第32-34页
     ·与其他反预期标记的配合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三节 反预期副词的话语功能第36-42页
     ·凸显对比第36-37页
     ·言说主观性:出乎意料和负面评价第37-40页
     ·预设触发第40-41页
     ·"曾"和"乃"的篇章连接性第41-42页
 第四节 小结第42-46页
     ·反预期副词的内部区别第42-44页
     ·"符合预期"在先秦的表达手段第44-46页
第三章 确认副词第46-82页
 第一节 引言第46-47页
     ·确认副词的范围第46页
     ·本章的任务第46-47页
 第二节 确认副词的句法表现第47-65页
     ·句中的位置第47-48页
     ·[副词-情态动词]组合第48-51页
     ·副词连用第51-56页
     ·根句、嵌套句第56-58页
     ·长距离移位第58-59页
     ·句类分布第59-63页
     ·小结第63-65页
 第三节 确认副词的话语功能第65-80页
     ·凸显对比第65-68页
     ·预设触发第68-70页
     ·叙述和评论第70-73页
     ·言说主观性第73-80页
 第四节 表指认的"方"、"正"、"适"、"乃"、"即"第80-82页
     ·杨伯峻、何乐士(1992)和李佐丰(2004)的研究第80页
     ·分布特点第80-81页
     ·情态意义第81-82页
第四章 推断副词第82-98页
 第一节 引言第82-83页
 第二节 必然义"必"的句法表现第83-90页
     ·句中的位置第83页
     ·"必"与情态动词的组合第83-85页
     ·"必"与其他副词连用第85-87页
     ·"必"的否定第87页
     ·嵌套句中的"必"第87-88页
     ·"必"的句类分布第88-89页
     ·"必"长距离移位第89-90页
 第三节 "必"的四种情态意义及分化条件第90-94页
     ·主语的人称第90-91页
     ·VP的类型第91-92页
     ·时体第92页
     ·情态动词第92-93页
     ·母句动词第93页
     ·条件小句第93-94页
     ·焦点凸显第94页
 第四节 "必"与英语must的对比第94-96页
     ·时体第94-95页
     ·否定第95页
     ·疑问第95-96页
 第五节 断、决、要、固第96-98页
第五章 揣测副词第98-145页
 第一节 引言第98页
 第二节 揣测副词的句法表现第98-123页
     ·句中的位置第98-101页
     ·[副词-情态动词]组合第101-104页
     ·副词连用第104-114页
     ·根句、嵌套句第114-117页
     ·长距离移位第117-118页
     ·句类分布第118-122页
     ·小结第122-123页
 第三节 揣测副词的内部区别第123-134页
     ·感知途径:"盖"与"将"、"且"、"意"、"殆"等的区别第123-124页
     ·时体第124-129页
     ·主语人称第129-132页
     ·可能性的等级第132-134页
 第四节 揣测副词的话语功能第134-145页
     ·篇章连接性第134-137页
     ·言说主观性第137-139页
     ·直指功能(deictic)第139-140页
     ·礼貌功能(politeness)第140-145页
第六章 反诘副词第145-169页
 第一节 引言第145-147页
     ·学界对反诘副词的界定第145页
     ·本章考察的范围第145-146页
     ·本章的任务第146-147页
 第二节 反诘副词的句法表现第147-157页
     ·句中的位置第147页
     ·[副词-情态动词]组合第147-151页
     ·副词连用第151-154页
     ·根句、嵌套句第154-155页
     ·反诘副词对反问句类型的选择第155-156页
     ·小结第156-157页
 第三节 反诘副词的话语功能第157-165页
     ·凸显对比第157-159页
     ·言说主观性第159-165页
 第四节 从"岂不(亦)"看反诘和断言的关系第165-169页
     ·其他语言的情况第165-166页
     ·古汉语的加强断言标志"岂不"和"岂不亦"第166-169页
第七章 表希望和请求的副词第169-181页
 第一节 引言第169页
 第二节 希望和请求的对立在句法形式上的表现第169-173页
     ·两类言语行为:陈述和指令第169-170页
     ·主语人称第170-171页
     ·VP的类型第171-172页
     ·根句、嵌套句第172-173页
 第三节 请求义副词的内部区别第173-181页
     ·句法形式的区别第173-174页
     ·话语功能的区别第174-181页
第八章 谦敬副词第181-208页
 第一节 引言第181-183页
     ·谦敬副词的范围和类别第181-182页
     ·本章的任务第182-183页
 第二节 表敬副词的句法表现第183-186页
     ·根句、嵌套句第183-184页
     ·句类分布第184-185页
     ·副词连用第185-186页
     ·小结第186页
 第三节 表谦副词的句法表现第186-190页
     ·根句、嵌套句第186-187页
     ·句类分布第187页
     ·[副词-情态动词]组合第187页
     ·副词连用第187-188页
     ·请第188-190页
     ·小结第190页
 第四节 谦敬副词的言说主观性第190-201页
     ·谦敬副词的礼貌性第190-198页
     ·表敬副词与委婉第198-200页
     ·表谦副词的言说主观性第200-201页
 第五节 谦敬副词的直指功能第201-205页
     ·惠第201页
     ·辱第201-203页
     ·幸(而)第203页
     ·窃第203-204页
     ·敢第204页
     ·敬、谨、请第204-205页
 第六节 小结第205-208页
     ·谦敬副词的辖域第205页
     ·谦敬副词的性质第205-206页
     ·谦敬副词消亡的原因第206-208页
第九章 情态副词"曾"的词义演变:反预期、标举极端、否极、反诘的关系第208-216页
 第一节 引言第208-209页
 第二节 "曾"的词义演变过程第209-214页
     ·不同意义产生的先后顺序第209-210页
     ·反预期>反诘第210-211页
     ·反预期>标举极端第211-213页
     ·标举极端>否极第213-214页
 第三节 小结第214-216页
     ·"曾"的词义演变路径第214-215页
     ·情态副词"曾"和时间副词"曾"第215-216页
第十章 从真值强调到追究:情态副词"诚"、"果"的词义演变第216-228页
 第一节 引言第216-219页
     ·情态副词与疑问句的类型第216-217页
     ·上古汉语的"诚"和"果"第217-218页
     ·问题的提出第218-219页
 第二节 "诚"、"果"的词义演变过程第219-225页
     ·真实义形容词>真值强调副词第219-221页
     ·句型分布和"诚"、"果"的词义变化[Ⅰ]第221-222页
     ·句型分布和"诚"、"果"的词义变化[Ⅱ]第222-223页
     ·句型分布和"诚"、"果"的词义变化[Ⅲ]第223-224页
     ·认识情态>言语行为第224-225页
 第三节 同义副词演变的旁证第225-227页
     ·实第225页
     ·端的第225-226页
     ·委的、委实第226页
     ·真个第226-227页
     ·果真第227页
 第四节 小结第227-228页
第十一章 虚拟口气与情态词"其"的词义演变第228-252页
 第一节 引言第228-229页
     ·"其"的多功能性第228-229页
     ·已有研究的回顾及本章的目标第229页
 第二节 代词"其"和情态词"其"在文献中的分辨第229-231页
     ·如/若之何其VP第230-231页
     ·与其P,岂若/不如/宁Q第231页
 第三节 情态词"其"的分布与诠释第231-237页
     ·根句、嵌套句第231-232页
     ·句类分布第232-234页
     ·人称第234-235页
     ·主语的语义角色和VP的类型第235-236页
     ·复句第236-237页
 第四节 "其"各意义的内部关系第237-238页
 第五节 "其"的词义演变第238-250页
     ·虚拟口气共时多义性的跨语言考察第238-242页
     ·虚拟口气的语义地图第242-243页
     ·"其"的词义演变过程:历时考察第243-250页
 第六节 小结第250-252页
     ·词义演变的典型效应第250-251页
     ·义域的转移第251页
     ·构拟词义演变路径的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第251-252页
第十二章 结语第252-257页
 第一节 本研究的创获第252-255页
     ·新语言事实的发现第252-253页
     ·视角和方法的创新第253-255页
 第二节 有待继续研究的课题第255-257页
参考文献第257-271页
致谢第271-27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第272页

论文共2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道格拉斯·罗宾逊的翻译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