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10页 |
(一)问卷调查法 | 第10页 |
(二)偏误分析法 | 第10页 |
(三)观察法 | 第10页 |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一)“又……又……”本体研究 | 第10-11页 |
(二)“又……又……”习得偏误研究 | 第11-12页 |
(三)“又..又..”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研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汉语并列关系格式“又..又..”的多角度考察 | 第13-22页 |
一、并列关系格式“又……又……”概说 | 第13-18页 |
二、并列关系格式“又..又..”与其相关格式比较 | 第18-22页 |
第三章 汉语并列关系格式“又..又..”习得情况调查与分析 | 第22-29页 |
一、调查对象与范围 | 第22页 |
二、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22页 |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22-29页 |
(一)“又..又..”语法方面习得情况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23-27页 |
(二)“又..又..”语义方面习得情况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汉语并列关系格式“又..又..”的具体教学方案设计 | 第29-47页 |
一、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 第29-31页 |
(一)教学对象分析 | 第29页 |
(二)教学目标分析 | 第29-30页 |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 第30页 |
(四)教学方法分析 | 第30-31页 |
二、教学过程设计 | 第31-46页 |
(一)初级阶段“又..又..”教学环节设计 | 第31-37页 |
(二)中级阶段“又..又..”教学环节设计 | 第37-46页 |
三、教学设计评价与反思 | 第46-47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46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