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三、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5C”标准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二)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三)“5C”标准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研究 | 第12页 |
四、“5C”标准概述 | 第12-15页 |
(一)“5C”标准的缘起 | 第12-13页 |
(二)“5C”标准的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于“5C”标准的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分析 | 第15-21页 |
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 第15-16页 |
(一)教学目标分析 | 第15页 |
(二)教学原则分析 | 第15-16页 |
二、教学要素分析 | 第16-19页 |
(一)使用教材分析 | 第16-17页 |
(二)教学对象分析 | 第17-18页 |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 第18页 |
(四)教学方法分析 | 第18-19页 |
三、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21页 |
(一)“5C”标准适用于培养学习者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 第19页 |
(二)“5C”标准适用于培养学习者文化理解力 | 第19页 |
(三)“5C”标准适用于培养学习者获取多元化信息的能力 | 第19页 |
(四)“5C”标准适用于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 | 第19-20页 |
(五)“5C”标准适用于培养学习者学以致用的能力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基于“5C”标准的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案例 | 第21-49页 |
一、案例一:《吉利的数字》 | 第21-32页 |
(一)教学对象 | 第21页 |
(二)教学目标 | 第21页 |
(三)教学重难点 | 第21页 |
(四)课时安排 | 第21-22页 |
(五)教学环节 | 第22-32页 |
二、案例二:《梁山伯与祝英台》 | 第32-49页 |
(一)教学对象 | 第32页 |
(二)教学目标 | 第32页 |
(三)教学重难点 | 第32页 |
(四)课时安排 | 第32页 |
(五)教学环节 | 第32-49页 |
第四章 基于“5C”标准的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设计反思 | 第49-53页 |
一、教学反馈与总结 | 第49-50页 |
(一)教师方面 | 第49页 |
(二)学生方面 | 第49-50页 |
二、教学评价与建议 | 第50-53页 |
(一)本教学设计的优点 | 第50-51页 |
(二)本教学设计的不足 | 第51页 |
(三)教学设计的建议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