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一 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一)节律学 | 第10页 |
(二)韵律句法学 | 第10-11页 |
二 汉语节律概说 | 第11-12页 |
(一)汉语停延 | 第11页 |
(二)汉语重音 | 第11-12页 |
(三)汉语的声调、句调 | 第12页 |
三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2-1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2-13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调研法 | 第13页 |
(二)实验法 | 第13-14页 |
五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一)汉语节律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第14-18页 |
第一章 汉语节律功能与汉语口语表达 | 第18-24页 |
一 汉语停延功能与口语表达 | 第18-20页 |
(一)汉语停延消除歧义 | 第19页 |
(二)汉语停延与情感表达 | 第19-20页 |
二 汉语重音功能与口语表达 | 第20-22页 |
(一)汉语重音区别意义,消除歧义 | 第20页 |
(二)汉语重音表达语义焦点 | 第20-21页 |
(三)汉语重音区别词性、区别短语结构 | 第21-22页 |
三 汉语声调、句调功能与口语表达 | 第22-24页 |
(一)声调区别意义,明确语义 | 第22页 |
(二)句调区别句型,明确情感态度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留学生口语表达中的节律问题 | 第24-28页 |
一 洋腔洋调问题 | 第24-25页 |
二 停延问题 | 第25-26页 |
三 口语表达不流利问题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汉语节律在对外汉语口语表达教学中的应用 | 第28-40页 |
一 汉语节律在对外汉语口语表达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 第28-31页 |
(一)“五度标记”唱“四声” | 第28-29页 |
(二)“数学公式”改善“连读变调”发音 | 第29-31页 |
(三)“影视欣赏”感受句调 | 第31页 |
二 汉语节律在对外汉语口语表达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 第31-33页 |
(一)韵律词汉语重音教学 | 第31-32页 |
(二)韵律词汉语停延教学 | 第32-33页 |
三 汉语节律在对外汉语口语表达句法教学中的应用 | 第33-40页 |
(一)“内三层”“外三层”结构+停延符号辅助停延教学 | 第34-35页 |
(二)语句重音+重音符号辅助重音教学 | 第35-37页 |
(三)句调符号辅助句调教学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初级留学生口语表达中节律应用试验与测试 | 第40-72页 |
一 实验对象 | 第40页 |
二 实验语料 | 第40-41页 |
三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四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2-71页 |
(一)录音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42-63页 |
(二)书面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第63-71页 |
五 实验与测试结论 | 第71-72页 |
第五章 《今天几月几号》教学设计 | 第72-78页 |
一 教学对象 | 第72页 |
二 教学内容 | 第72页 |
三 教学目标 | 第72页 |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 第72页 |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第72页 |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 第72-73页 |
五 教具准备 | 第73页 |
六 课时安排 | 第73页 |
七 教学步骤 | 第73-78页 |
(一)第一次课 | 第73-76页 |
(二)第二次课 | 第76-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 | 第84-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件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