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果蔬加工与保藏论文

氧化白藜芦醇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及抗褐变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氧化白藜芦醇的结构、性质及应用第9-10页
        1.1.1 氧化白藜芦醇的结构与来源第9页
        1.1.2 氧化白藜芦醇的化学性质及生物学性质第9页
        1.1.3 氧化白藜芦醇的应用第9-10页
    1.2 氧化白藜芦醇及其类似物溶解性和稳定性提升的研究进展第10-12页
        1.2.1 基于包合物的溶解性提升途径第10-11页
        1.2.2 基于包合物的稳定途径第11-12页
        1.2.3 基于微乳化的稳定途径第12页
        1.2.4 基于固体分散相的稳定途径第12页
    1.3 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12-14页
        1.3.1 立题依据及意义第12-13页
        1.3.2 课题研究内容第13-1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4-21页
    2.1 主要材料第14页
    2.2 主要仪器设备第14页
    2.3 实验方法第14-20页
        2.3.1 喷雾干燥法制备氧化白藜芦醇-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第14页
        2.3.2 包合率和含药量测定第14-15页
        2.3.3 包合物制备工艺条件选择第15页
        2.3.4 包合物物相鉴别第15-16页
        2.3.5 氧化白藜芦醇-环糊精相互作用研究第16-18页
        2.3.6 包合物溶解性能的测定第18页
        2.3.7 包合物粉末长期储藏稳定性考察第18页
        2.3.8 水溶性多糖对氧化白藜芦醇的增溶作用研究第18-19页
        2.3.9 氧化白藜芦醇-环糊精-水溶性聚合物相互作用研究第19页
        2.3.10 两种三元复合物长期储藏稳定性考察第19页
        2.3.11 两种复合物在食品体系中对酪氨酸酶抑制能力的考察第19-20页
        2.3.12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0页
    2.4 数据统计分析第20-2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1-45页
    3.1 影响包合能力的各要素分析第21-23页
        3.1.1 环糊精浓度的影响第21页
        3.1.2 包合温度的影响第21-22页
        3.1.3 包合时间的影响第22页
        3.1.4 载药比的影响第22-23页
    3.2 氧化白藜芦醇-环糊精包合物物相鉴别第23-27页
        3.2.1 红外光谱法第23-24页
        3.2.2 热重-差示热重分析第24-25页
        3.2.3 X-射线衍射法第25-26页
        3.2.4 扫描电镜第26-27页
    3.3 氧化白藜芦醇-环糊精相互作用研究第27-33页
        3.3.1 温度对包合常数的影响第27-28页
        3.3.2 热力学研究分析第28-29页
        3.3.3 pH对包合常数的影响第29-30页
        3.3.4 核磁第30-31页
        3.3.5 分子对接第31-33页
    3.4 包合物溶解性能的测定第33-34页
    3.5 包合物粉末长期储藏稳定性考察第34-35页
    3.6 氧化白藜芦醇在各种水溶性聚合物中的溶解度第35-36页
    3.7 氧化白藜芦醇-环糊精-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相互作用研究第36-38页
        3.7.1 相溶解度法分析第36页
        3.7.2 荧光光谱分析第36-37页
        3.7.3 粒径分析第37-38页
    3.8 两种三元复合物长期储藏稳定性考察第38-42页
        3.8.1 溶液表观稳定性考察第38-39页
        3.8.2 水溶液中目标物含量考察第39-41页
        3.8.3 pH3.6的溶液中目标物含量考察第41-42页
    3.9 两种复合物对鲜切果蔬酶促褐变的抑制作用第42-45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5页
附录A第55-57页
附录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绍兴机械化黄酒风味形成途径和功能微生物的研究
下一篇:乳制品中三种食源性致病菌活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及检测试剂盒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