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乳品加工工业论文--产品标准与检验论文

乳制品中三种食源性致病菌活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及检测试剂盒的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第7-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1页
    1.1 乳制品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第11页
    1.2 乳制品中的常见致病菌及常规检测技术第11-16页
        1.2.1 常规 PCR 技术第12-13页
        1.2.2 多重 PCR 技术第13-15页
        1.2.3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第15-16页
        1.2.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第16页
    1.3 核酸交联染料结合 PCR 技术第16-18页
        1.3.1 样品处理时 PMA/EMA 浓度的优化第17页
        1.3.2 曝光时间对检测效果的影响第17-18页
        1.3.3 菌悬液浓度对核酸交联剂处理样品的效果的影响第18页
    1.4 免疫学技术第18-20页
        1.4.1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第19页
        1.4.2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第19-20页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PMA-m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优化第21-42页
    2.1 前言第21-22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2-24页
        2.2.1 实验菌株第22-23页
        2.2.2 主要仪器设备第23页
        2.2.3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第23-24页
    2.3 实验方法第24-29页
        2.3.1 菌株的培养第24页
        2.3.2 引物的设计第24-25页
        2.3.3 细菌DNA模板的提取第25页
        2.3.4 mPCR条件的优化第25-27页
        2.3.5 PMA效果的验证第27-28页
        2.3.6 纯培养液中PMA-mPCR体系最低检出限的测定第28页
        2.3.7 乳制品加标样本中PMA-mPCR体系最低检出限的测定第28-29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9-41页
        2.4.1 引物退火温度优化结果第29-31页
        2.4.2 引物特异性验证结果第31-32页
        2.4.3 引物浓度优化结果第32-33页
        2.4.4 mPCR体系优化结果第33-35页
        2.4.5 PMA效果验证结果第35-37页
        2.4.6 纯培养液最低检测限结果第37-39页
        2.4.7 乳制品加标样本中PMA-mPCR体系最低检出限的确定第39-41页
    2.5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实际样品检测国标方法与PMA-mPCR方法的对比第42-49页
    3.1 前言第42-43页
    3.2 国标传统培养法的结果第43-45页
        3.2.1 沙门菌的检测第43页
        3.2.2 蜡样芽孢杆菌的检测第43-44页
        3.2.3 克罗诺杆菌的检测第44-45页
        3.2.4 传统国标方法检测的结果第45页
    3.3 PMA-mPCR方法检测结果第45-48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48-49页
第四章 三重PCR检测试剂盒的设计、组装和应用第49-54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49页
    4.2 试剂盒的组装第49-50页
    4.3 重复性试验第50-51页
        4.3.1 批内重复性试验第50页
        4.3.2 批间重复性试验第50-51页
    4.4 稳定性试验第51-52页
    4.5 保存期试验第52页
    4.6 试剂盒的应用第52-53页
    4.7 讨论与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5.1 结论第54-55页
    5.2 展望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4页
附录A1 乳制品中三种致病菌多重PCR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第64-67页
附录A2 实验试剂与材料第67-68页
附录A3 实验仪器设备第68-69页
个人简介第6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白藜芦醇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及抗褐变应用
下一篇:肠球菌发酵荷叶上清的抗氧化及降脂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