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35页 |
1.1 壳聚糖 | 第11-13页 |
1.1.1 壳聚糖的制备 | 第11-12页 |
1.1.2 壳聚糖的化学改性 | 第12-13页 |
1.2 羧甲基壳聚糖 | 第13-18页 |
1.2.1 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 | 第13-15页 |
1.2.2 羧甲基壳聚糖的性能和应用 | 第15-18页 |
1.3 偶氮色素 | 第18-22页 |
1.3.1 食用偶氮色素的添加标准 | 第18-19页 |
1.3.2 食用偶氮色素的毒理性 | 第19-22页 |
1.4 高分子色素 | 第22-29页 |
1.4.1 高分子色素的合成 | 第22-26页 |
1.4.2 高分子色素应用 | 第26-29页 |
1.5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负载金属用于催化反应 | 第29-33页 |
1.5.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负载贵金属用于催化反应 | 第30-33页 |
1.5.2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负载非贵金属用于催化反应 | 第33页 |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33-35页 |
第2章 色素酰氯化接枝O-羧甲基壳聚糖制备高分子色素 | 第35-59页 |
2.1 引言 | 第35-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1页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7-38页 |
2.2.2 日落黄酰氯化接枝OMCS制备高分子色素SY-OMCS | 第38页 |
2.2.3 诱惑红酰氯化接枝OMCS制备高分子色素AR-OMCS | 第38-39页 |
2.2.4 O-羧甲基壳聚糖支载色素接枝率的测定 | 第39页 |
2.2.5 高分子色素的结构表征 | 第39-40页 |
2.2.6 NADH对色素的还原反应 | 第40-41页 |
2.2.7 细胞毒性测试 | 第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8页 |
2.3.1 高分子色素SY-OMCS及AR-OMCS的合成与表征 | 第41-53页 |
2.3.2 高分子色素的元素分析 | 第53页 |
2.3.3 高分子色素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53-54页 |
2.3.4 高分子色素抗还原能力的评估 | 第54-56页 |
2.3.5 细胞毒性研究 | 第56-58页 |
2.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3章 重氮偶合法制备O-羧甲基壳聚糖支载食用色素的合成、表征及毒性评价 | 第59-79页 |
3.1 引言 | 第5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9-65页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59-61页 |
3.2.2 羧甲基壳聚糖支载色素的合成 | 第61-63页 |
3.2.3 O-羧甲基壳聚糖支载色素接枝率的测定 | 第63-64页 |
3.2.4 水溶性高分子色素的溶解度的测试 | 第64页 |
3.2.5 高分子色素的结构表征 | 第64-65页 |
3.2.6 NADH对色素的还原反应 | 第65页 |
3.2.7 色素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的毒性作用研究 | 第6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8页 |
3.3.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65-66页 |
3.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6-67页 |
3.3.3 ~1H-NMR分析 | 第67-68页 |
3.3.4 酰胺化反应温度对产品接枝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3.3.5 酰胺化反应pH对产品接枝率的影响 | 第69页 |
3.3.6 元素分析 | 第69-70页 |
3.3.7 DS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70-71页 |
3.3.8 高分子色素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71-72页 |
3.3.9 高分子色素的水溶性分析 | 第72页 |
3.3.10 抗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72-73页 |
3.3.11 细胞毒性研究 | 第73-78页 |
3.4 小结 | 第78-79页 |
第4章 乙氧基为桥基的O-羧甲基壳聚糖支载色素的合成及表征 | 第79-101页 |
4.1 引言 | 第79-8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1-86页 |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81-82页 |
4.2.2 单对甲苯磺酸四乙二醇酯的合成 | 第82页 |
4.2.3 乙氧基为桥基的O-羧甲基壳聚糖支载色素的合成 | 第82-85页 |
4.2.4 O-羧甲基壳聚糖支载色素接枝率的测定 | 第85-86页 |
4.2.5 高分子色素在水中溶解度的测定 | 第86页 |
4.2.6 高分子色素的结构表征 | 第86页 |
4.2.7 NADH对色素的还原反应 | 第8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6-99页 |
4.3.1 单对甲苯磺酸四乙二醇酯的合成 | 第86-87页 |
4.3.2 单对甲苯磺酸四乙二醇酯的表征 | 第87-88页 |
4.3.3 合成中间体的表征 | 第88-95页 |
4.3.4 高分子色素的吸收光谱表征及结构表征 | 第95-97页 |
4.3.5 高分子色素的接枝率 | 第97-98页 |
4.3.6 高分子色素的溶解度 | 第98页 |
4.3.7 高分子色素抗还原能力的评估 | 第98-99页 |
4.4 小结 | 第99-101页 |
第5章 蒽醌衍生物接枝O-羧甲基壳聚糖高分子色素的制备、表征及毒性评价 | 第101-133页 |
5.1 引言 | 第10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1-108页 |
5.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01-103页 |
5.2.2 高分子色素的合成 | 第103-107页 |
5.2.3 中间体及高分子色素的结构表征 | 第107-108页 |
5.2.4 细胞毒性测试 | 第10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31页 |
5.3.1 中间体的结构表征 | 第108-122页 |
5.3.2 蒽醌衍生物接枝OMCS制备的高分子色素的结构表征 | 第122-126页 |
5.3.3 蒽醌衍生物及其制备的高分子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126-129页 |
5.3.4 细胞毒性研究 | 第129-131页 |
5.4 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6章 O-羧甲基壳聚糖负载钯和镍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Heck偶联反应活性研究 | 第133-145页 |
6.1 引言 | 第133-134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34-136页 |
6.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134-135页 |
6.2.2 试剂的纯化和制备 | 第135页 |
6.2.3 O-羧甲基壳聚糖负载钯和镍的制备 | 第135页 |
6.2.4 负载型催化剂的表征 | 第135-136页 |
6.2.5 Heck偶联反应的实验步骤 | 第136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36-143页 |
6.3.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36-137页 |
6.3.2 热重分析 | 第137页 |
6.3.3 XRD分析 | 第137-138页 |
6.3.4 ICP分析 | 第138页 |
6.3.5 SEM–EDS分析 | 第138-139页 |
6.3.6 催化性能研究 | 第139-143页 |
6.4 小结 | 第143-145页 |
第7章 O-羧甲基壳聚糖、钯及(R)-BINAP(O)的配位及在分子间不对称Heck反应的应用 | 第145-155页 |
7.1 引言 | 第145-147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147-149页 |
7.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147-148页 |
7.2.2 (R)-BINAP(O)的制备 | 第148页 |
7.2.3 (R)-BINAP(O)-Pd-OMCS的制备 | 第148页 |
7.2.4 试剂的纯化 | 第148-149页 |
7.2.5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49页 |
7.2.6 不对称Heck偶联反应的实验步骤 | 第149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49-154页 |
7.3.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49-150页 |
7.3.2 热重分析 | 第150-151页 |
7.3.3 XRD分析 | 第151-152页 |
7.3.4 SEM-EDS分析 | 第152页 |
7.3.5 催化性能研究 | 第152-154页 |
7.4 小结 | 第154-155页 |
第8章 结论 | 第15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73页 |
附录 符号说明 | 第173-174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74-175页 |
致谢 | 第175-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