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8页 |
1 水牛奶营养及其特殊功能 | 第17-20页 |
1.1 水牛奶营养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2 水牛奶和奶牛奶营养成分对比 | 第17-19页 |
1.2.1 主要成分组成差异 | 第17页 |
1.2.2 矿物质含量差异 | 第17-18页 |
1.2.3 必需氨基酸组成差异 | 第18-19页 |
1.2.4 必需脂肪酸组成差异 | 第19页 |
1.3 巴氏杀菌奶与高温热处理奶的特点 | 第19-20页 |
1.4 水牛奶的特殊功能 | 第20页 |
1.4.1 抗氧化作用 | 第20页 |
1.4.2 护肝作用 | 第20页 |
2 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2.1 自由基与抗氧化酶系统 | 第20-21页 |
2.2 衰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第21页 |
2.3 抗氧化物质研究进展 | 第21页 |
2.4 水牛奶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2.4.1 水牛乳蛋白肽在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2.4.2 水牛乳蛋白肽在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 第22页 |
3 抗疲劳作用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3.1 疲劳及其发生机制 | 第22-23页 |
3.1.1 能源耗竭学说 | 第22页 |
3.1.2 疲劳物质蓄积学说 | 第22-23页 |
3.2 评价方法 | 第23页 |
3.3 功能食品的开发 | 第23页 |
3.4 水牛奶的抗疲劳作用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3.4.1 牛乳蛋白肽的抗疲劳作用研究进展 | 第23页 |
3.4.2 特色奶类的抗疲劳作用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4 学习记忆功能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4.1 学习记忆能力衰退机制 | 第24页 |
4.2 学习记忆障碍模型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4.3 学习记忆的评价方法 | 第25页 |
4.4 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物质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4.4.1 吡拉西坦(脑复康) | 第25页 |
4.4.2 蛋白肽与活性物质 | 第25-26页 |
4.5 水牛奶的学习记忆增强功能的研究进展 | 第26页 |
5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6-28页 |
5.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26-27页 |
5.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水牛奶的抗氧化作用 | 第28-38页 |
1 前言 | 第28页 |
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28-29页 |
2.1 试验动物 | 第28页 |
2.2 材料和试剂 | 第28-29页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页 |
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29-32页 |
3.1 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29-30页 |
3.2 体重变化 | 第30页 |
3.3 样品采集与制备 | 第30页 |
3.3.1 样品采集 | 第30页 |
3.3.2 样品制备 | 第30页 |
3.4 生理生化指标 | 第30-32页 |
3.4.1 组织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30页 |
3.4.2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3.4.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_X)含量测定 | 第31-32页 |
3.4.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32页 |
3.5 统计学分析 | 第3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4.1 每日饮奶量 | 第32-33页 |
4.2 对增重的影响 | 第33页 |
4.3 对血清SOD、GSH-P_X和MDA的影响 | 第33-34页 |
4.4 对肝脏中SOD、GSH-P_X和MDA的影响 | 第34-35页 |
5 讨论 | 第35-36页 |
5.1 D-半乳糖衰老模型的建立 | 第35页 |
5.2 对采食量的影响 | 第35页 |
5.3 对体重增重的影响 | 第35-36页 |
5.4 抗氧化作用 | 第36页 |
5.5 不同热处理对水牛奶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36页 |
6 本章结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水牛奶的抗疲劳作用 | 第38-48页 |
1 前言 | 第38页 |
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38-39页 |
2.1 试验动物 | 第38页 |
2.2 材料和试剂 | 第38-39页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9页 |
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39-42页 |
3.1 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39-40页 |
3.2 负重游泳试验 | 第40页 |
3.3 体重变化 | 第40页 |
3.4 样品采集与制备 | 第40页 |
3.4.1 样品采集 | 第40页 |
3.4.2 血清制备 | 第40页 |
3.5 生理生化指标 | 第40-42页 |
3.5.1 血清中尿素氮(BUN)的测定 | 第40-41页 |
3.5.2 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测定 | 第41页 |
3.5.3 肝脏中肝糖原含量的测定 | 第41-42页 |
3.6 抗疲劳的功能学评价方法 | 第42页 |
3.7 统计学分析 | 第4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2-46页 |
4.1 对体重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 对力竭游泳时间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 对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 第44页 |
4.4 对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4.5 对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5 讨论 | 第46-47页 |
5.1 小鼠体增重 | 第46页 |
5.2 巴氏水牛奶和巴氏奶牛奶的抗疲劳作用 | 第46-47页 |
5.3 巴氏水牛奶的抗疲劳作用与性别关系 | 第47页 |
6 本章结论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水牛奶对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第48-60页 |
1 前言 | 第48页 |
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48页 |
2.1 试验动物 | 第48页 |
2.2 材料和试剂 | 第48页 |
2.3 仪器设备 | 第48页 |
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48-52页 |
3.1 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48-49页 |
3.2 行为学试验 | 第49-51页 |
3.2.1 新物体实验(ORT) | 第49-50页 |
3.2.2 新位置实验(OLT) | 第50-51页 |
3.2.3 行为学指标 | 第51页 |
3.3 样品采集与制备 | 第51-52页 |
3.3.1 样品采集 | 第51页 |
3.3.2 10%大脑组织匀浆的制备 | 第51-52页 |
3.4 生理生化指标 | 第52页 |
3.4.1 组织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52页 |
3.4.2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测定 | 第52页 |
3.4.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_X)含量测定 | 第52页 |
3.4.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52页 |
3.5 统计学分析 | 第5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4.1 对新物体实验(ORT)的影响 | 第52-54页 |
4.2 对新位置实验(OLT)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 对大脑重量和脑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 对大脑中SOD、GSH-PX和MDA的影响 | 第56页 |
5 讨论 | 第56-58页 |
5.1 D-半乳糖学习记忆障碍模型 | 第56页 |
5.2 新物体和新位置辨别实验 | 第56-57页 |
5.3 水牛奶改善学习记忆功能与脑蛋白关系 | 第57页 |
5.4 水牛奶改善学习记忆功能与抗氧化活性的联系 | 第57-58页 |
5.5 不同热处理水牛奶对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第58页 |
6 本章结论 | 第58-60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