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果蔬加工与保藏论文

文冠果加工品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研究进展第15-21页
        1.2.1 文冠果生物学特性及品种资源分布概况第15-16页
        1.2.2 文冠果油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3 文冠果生物能源研究现状第18页
        1.2.4 文冠果蛋白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5 文冠果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6 文冠果发展前景第20-21页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文冠果种子品质性状评定第23-32页
    2.1 前言第2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2.2.1 材料第23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23页
        2.2.3 种子品质性状测定方法第23-24页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4-31页
        2.3.1 各地区文冠果种子品质性状分析结果第24-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文冠果品质与油脂品质关系模型的建立第32-47页
    3.1 前言第3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2-35页
        3.2.1 原材料与试剂第32-33页
        3.2.2 仪器与设备第33页
        3.2.3 试验方法第33页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第33-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45页
        3.3.1 文冠果种仁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及分析第35-39页
        3.3.2 文冠果脂肪酸、粗脂肪相关性分析第39页
        3.3.3 油用文冠果主成分分析第39-41页
        3.3.4 油用文冠果聚类分析第41-42页
        3.3.5 油用文冠果判别分析第42-44页
        3.3.6 文冠果油脂化学特性常数测定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文冠果品质与蛋白质品质关系模型的建立第47-65页
    4.1 前言第47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7-51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47-48页
        4.2.2 仪器与设备第48页
        4.2.3 试验方法第48-49页
        4.2.4 氨基酸评价方法第49-5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1-64页
        4.3.1 文冠果种仁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组成测定结果及分析第51-53页
        4.3.2 文冠果种仁氨基酸评分第53-56页
        4.3.3 文冠果氨基酸、蛋白质相关性分析第56页
        4.3.4 蛋白用文冠果主成分分析第56-57页
        4.3.5 蛋白用文冠果聚类分析第57-60页
        4.3.6 蛋白用文冠果判别分析第60-61页
        4.3.7 蛋白质功能特性的结果分析第61-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文冠果种仁卫生指标评价第65-70页
    5.1 前言第65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5-67页
        5.2.1 原材料与试剂第65-66页
        5.2.2 仪器与设备第66页
        5.2.3 试验方法第66-6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7-69页
        5.3.1 文冠果种仁菌落总数测定结果第67-68页
        5.3.2 文冠果种仁黄曲霉毒素B1、B2、G1、G2测定结果第68-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录第75-85页
致谢第85-86页
个人简历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苦参生物碱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H2S调控重金属Cr(Ⅵ)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的信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