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H2S调控重金属Cr(Ⅵ)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的信号机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第11-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6页
    1.1 作物种子萌发的研究进展第12-17页
        1.1.1 种子萌发第12-13页
        1.1.2 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第13-17页
    1.2 重金属铬(Cr) 对作物生长发育毒害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7-21页
        1.2.1 铬(Cr) 的来源及污染现状第18页
        1.2.2 铬(Cr) 对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第18-19页
        1.2.3 作物生长对铬(Cr) 毒害的响应第19-21页
    1.3 缓解重金属对作物毒害的方法措施研究进展第21-23页
        1.3.1 矿质元素对重金属毒害的缓解作用第21页
        1.3.2 微生物对重金属毒害的作用第21-22页
        1.3.3 基因工程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缓解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第22页
        1.3.4 信号分子对重金属毒害的缓解作用第22-23页
    1.4 硫化氢研究进展第23-24页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4-26页
        1.5.1 研究目的第24页
        1.5.2 研究意义第24-25页
        1.5.3 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Cr(VI) 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6-3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6-30页
        2.1.1 实验材料第26页
        2.1.2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26-27页
        2.1.3 实验方法第27-30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0-34页
        2.2.1 Cr(VI) 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第30-32页
        2.2.2 Cr(VI) 对小麦种子萌发根长、芽长以及根数的抑制第32-34页
        2.2.3 Cr(VI) 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第34页
    2.3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H_2S对Cr(VI) 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的缓解机制第35-4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3.1.1 实验材料第35页
        3.1.2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35-36页
        3.1.3 实验方法第36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6-40页
        3.2.1 H_2S对Cr(VI) 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3d) 的影响第36-39页
        3.2.2 H_2S对Cr(VI) 胁迫下小麦种子幼苗生长(6d) 的影响第39-40页
    3.3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H_2S对Cr(VI) 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关键酶和贮藏物代谢的影响第41-5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1-48页
        4.1.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4.1.2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42-43页
        4.1.3 实验方法第43-48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8-51页
        4.2.1 H_2S对Cr(VI) 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48-49页
        4.2.2 H_2S对Cr(VI) 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49页
        4.2.3 H_2S对Cr(VI) 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49-50页
        4.2.4 H_2S对Cr(VI) 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第50-51页
    4.3 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H_2S对Cr(VI) 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抗氧化代谢的影响第52-65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2-60页
        5.1.1 实验材料第52页
        5.1.2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第52-54页
        5.1.3 实验方法第54-60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60-64页
        5.2.1 H_2S对Cr(VI) 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 .O_2~? 含量的影响第60页
        5.2.2 H_2S对Cr(VI) 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MDA含量的影响第60-61页
        5.2.3 H_2S对Cr(VI) 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SOD的影响第61-62页
        5.2.4 H_2S对Cr(VI) 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POD的影响第62-63页
        5.2.5 H_2S对Cr(VI) 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CAT的影响第63-64页
    5.3 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8页
    6.1 结论第65-66页
    6.2 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7页
致谢第77-78页
个人简历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冠果加工品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酸面团发酵过程中蛋白质降解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