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前言 | 第8-22页 |
| ·大豆油 | 第8-13页 |
| ·大豆油的组成 | 第8-9页 |
| ·大豆油的物理性质 | 第9-10页 |
| ·大豆油的化学性质 | 第10-11页 |
| ·大豆油的营养价值 | 第11-12页 |
| ·大豆油的应用 | 第12页 |
| ·影响大豆油质量的因素 | 第12-13页 |
| ·大豆油回味 | 第13-20页 |
| ·油脂的氧化机理 | 第13-14页 |
| ·油脂中的抗氧化剂 | 第14-15页 |
| ·油脂氧化与食品风味的关系 | 第15-16页 |
| ·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 | 第16-17页 |
| ·大豆油品质的检测方法 | 第17-19页 |
| ·大豆油的回味 | 第19-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 ·实验原料 | 第22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 ·柱层析法收集甘油三酯 | 第23页 |
| ·柱层析法逐级分离大豆油 | 第23-24页 |
| ·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分析 | 第24页 |
| ·添加实验 | 第24页 |
| ·感官评价 | 第24页 |
| ·酸价的测定 | 第24-25页 |
| ·过氧化值的测定 | 第25页 |
|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潜法测定回味大豆油中的挥发性物质 | 第26-27页 |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回味大豆油中的不挥发性物质 | 第27-28页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金属离子含量 | 第28-29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9页 |
| ·柱层析法收集甘油三酯 | 第29页 |
| ·柱层析法逐级分离大豆油 | 第29页 |
| ·薄层色谱法鉴定分离物质 | 第29-30页 |
| ·感官评价 | 第30-31页 |
| ·不同组分酸价变化关系 | 第31-32页 |
| ·不同组分过氧化值变化关系 | 第32-33页 |
| ·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豆油中的脂肪酸 | 第33-34页 |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回味大豆油中的挥发性物质 | 第34-45页 |
| ·新鲜大豆油中的挥发性物质 | 第34-35页 |
| ·87/13洗脱组分大豆油在回味产生时的挥发性物质分析 | 第35-37页 |
| ·75/25洗脱组分大豆油在回味产生时的挥发性物质分析 | 第37-39页 |
| ·50/50洗脱组分大豆油在回味产生时的挥发性物质分析 | 第39-41页 |
| ·0/100洗脱组分大豆油在回味产生时的挥发性物质分析 | 第41-42页 |
| ·甲醇洗脱组分大豆油在回味产生时的挥发性物质分析 | 第42-44页 |
| ·挥发性物质分析小结 | 第44-45页 |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回味大豆油中的不挥发性物质 | 第45-47页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金属离子含量 | 第47页 |
| ·大豆油回味产生机理的推断 | 第47-49页 |
| 4 结论 | 第49-50页 |
| 5 展望 | 第50-51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 8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