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欧洲史
--
东欧、中欧
--
俄罗斯及苏联
--
苏联史(1917~1991年)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状况研究
苏联对越南的援助政策研究(1961-1978)
苏(俄)对新疆的政策研究
共产党情报局:冷战与苏联对外政策的转变
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官制研究
一九五三年苏联对德政策研究
战后初期苏联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
反犹主义:对斯大林政策导向的误读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改革与建设
论苏联联邦制的变形及苏联的解体
斯兰斯基案件研究
苏联与欧洲集体安全(1933-1935)
论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共话语权的丧失
斯大林外交思想研究
威慑与妥协--从赫鲁晓夫核军事战略看古巴导弹危机
反法西斯战争时期苏联对外蒙古的政策研究
苏联政治体制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从实现现代民主制度必备条件的视角考量
前苏联“特权阶层”探究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工资制度改革
试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消灭富农阶级问题
俄罗斯欧亚主义发展史初探
在苏战俘的医疗和供给状况研究(1939—1956)
战时苏联外交中的芬兰问题:1939~1944
苏联外交与“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1973-1975)
苏联妇女问题(1917~1929)
列宁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思想研究
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研究
俄共(布)的“第二个党纲”及其当代价值
1941-1945年苏联的对华政策
列宁“政治遗嘱”再研究--萨哈洛夫观点之我见
赫鲁晓夫执政前期苏联对华政策分析
30年代的联共(布)政治局
20年代克鲁普斯卡娅与斯大林的斗争
1950-1960年中苏分裂的原因--中方与俄方观点比较研究
苏联二十—三十年代的史学期刊研究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政教关系研究--以宗教管理政策为重点
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研究
苏俄经济社会政策与列宁的科学价值观
“政治参与爆炸”与苏联剧变
论列宁关于俄国土地制度变革的思想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意识形态蜕变问题探讨
对苏共1957年六月事件的系统考察
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与土耳其关系
多元与专制的博弈--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国内传播现象分析
斯大林与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宗教政策与政教关系
论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制度改革
斯大林时期苏联东正教会与国家政权关系问题初探(1924-1953年)
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对德国绥靖政策探析
关于斯大林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问题
论列宁巩固俄共(布)执政地位的思想和实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